范曾及收藏大腕诉讼较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范曾及收藏大腕诉讼较量

范曾及收藏大腕诉讼较量盛世收藏,当中国庞大的富裕阶层出现,当流动性泛滥的水龙头一时无法关闭,各类市场的泡沫无法避免,先富阶层寄希望通过收古董、买字画来使资产保值增值时,在一边笑逐颜开、赚得钵满盆满的,应该是在这行起步早、真正懂行的收藏家们和被市场认可的名头大的书画艺术家们。 然而,最近几个月,一场官司,让一对本应“在一边笑逐颜开”的收藏家和画家变得弩拔弓张起来,起因则是这位收藏家在某媒体上公开指责该画家“以流水操作的方法作画”、“有辱艺术”,而画家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愤,一纸诉状以500万元的高价要求对方及媒体名誉赔偿。 此画家不是别人,正是大师级人物范曾,而收藏家则是中国收藏界大腕郭庆祥。 显然,以500万元人民币为落脚点的这场诉讼案,实质是画家范曾的一场名誉保卫战。因为是名人官司,更因为是关乎“艺术批评”触碰“名誉侵权”高压线问题,这场诉讼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 收藏200幅范曾的画,郭庆祥“有话直说” 但凡名人,都是爱足面子的,甚至视名誉如生命的,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名气如日中天的书画家范曾为了名誉,不惜放下儒雅,打起官司,似乎是他不得不选择的维权路径,虽然,这在很多人看来并非高明。因为,在将藏家郭庆祥、艺术评论家谢春彦及《文汇报》一并告上法庭的那一刻,他让自己也陷入舆论争议的旋涡里。 “梁子”结下,缘于郭庆祥在媒体上公开其“不得不说”的话。 早在2010年3月,郭庆祥受邀央视《艺术品市场热点对话》栏目,与主持人王小丫及著名书画家石奇、龙瑞议论当前书画界问题。节目中,郭庆祥谈了自己近年来收藏心得,说受刺激也要搞学术性研究,不能盲目收藏,重点要收藏艺术家创作的艺术精品。郭庆祥直言:“现在,画家、美术评论家包括搞艺术品真伪研究的专家中,普遍存在一种浮躁心理,一些知识分子,面对金钱诱惑失去了良知,很多艺术品的艺术性不高。艺术家追求的不是艺术创作,见了面就比谁住的房子大,谁开的车好,谁的画卖得价高。有些画家画了几十年的人物,总是几个人物变换着组合,一个形式,一种模式,流水作业了三四十年成了画匠,而画匠绝不是艺术家,这些人上了电视,出口必称唐诗宋词,靠传统装点门面,最多不过算个好教师,绝算不上好艺术家。”在这期节目中,郭庆祥虽说只是泛指,但他对当今艺术创作领域某些问题的直言不讳,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两个月后,自称“也要搞学术性研究”的郭庆祥,在上海《文汇报》发表署名文章《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谈到当下“经常在电视、报纸上大谈哲学、国学、古典文学、书画艺术的所谓大红大紫的书画名家”。郭庆祥这样写道:“这位名家其实才能平平,他的中国画人物画,不过是连环画的放大。他画来画去的老子、屈原、谢灵运、苏东坡、钟馗、李时珍等几个古人,都有如复印式的东西,人物造型大同小异。他的人物画虽然是写实的,但其中不少连人体比例、结构都有毛病。他的书法是有书无法,不足为式,装腔作势,颇为俗气。他的诗不但韵律平仄有毛病,而且,在内容上,不少是为了自我吹嘘而故作姿态,不足挂齿。”这次,郭庆祥有些单刀直入了。 文中,郭庆祥还提及自己当年收购“这位名家”画作的经历: 当年,有朋友找到他,希望他收购200张这位画家的作品。那时候,这个画家境遇不顺,希望卖掉些画渡过难关。当时的价格是每平方尺4000元,他觉得不那么离谱,便随即打了200多万元过去。很快他拿到了第一批画,展开一看,发现这批画题材与技法严重雷同,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人物是任伯年的,花鸟是李苦禅的,七拼八凑当做自己的了。”二次交货前,郭庆祥跑到该画家的画室去看个究竟,出乎意料的是,他看到该画家将十来张宣纸挂在墙上,以流水操作的方法作画。每张纸上先画人头,再添衣服,最后草草收拾一番写款,由他的学生盖章。 “这哪是画画?分明是在画人民币嘛。所以我认为这个人的作品不值得收藏,他对艺术不真诚,对社会不负责任。他多年来一直在重复自己,没有一点创业精神。后来这批画都被我抛出或送人了。” 郭庆祥文章发表一个多月后,即6月24日,上海《文汇报》又在鉴藏专刊同版上刊发了美术评论家、画家谢春彦的署名文章《钱,可通神,亦可通笔墨耶?》和署名孙逊的文章《画家最终还是要拿作品说话》。 谢文称:“以卖得火、吹的火、势得牛的范三官人为例,那种涨势霸气、硬而实软、华而不实、稀缺内养、呆板的笔致,貌似清雅的俗绿恶青,掺了些墨抑或石绿的肤色,瘦与足的结构亦并不合理协调的搭配,哪里还有什么好灵魂在耶?” 孙文称:“画家频频亮相媒体,高调热炒自己,甚至不惜动用著名学者和国学等名目来为自己造势,这种做法确实太过了点。想想今天画史留名的一些画家,何曾自封过自己乃五百年出一位的巨匠”?……一个画家,如果也忙于在屏幕上夸夸其谈,也绝不可能画出大作品。”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