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年2月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Apr.2008
Vo1.24 No.1
浅谈孟连县民族民间器乐和器乐曲
陈志明
(孟连县文化馆,云南 孟连 665800)
[摘 要] 孟连县是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县,民族民间器乐、艺术资源极为丰富,各种乐器
计有30多种。这些乐器都有它们特定的社会功能和一定的使用场合。民族民间器乐曲大部
和民歌关系密切,并留有民歌的痕迹。乐曲反映的题材内容丰富,是孟连县各族人民长期生产
斗争、生活实践中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 孟连县;民间器乐;器乐曲
[中图分类号]J6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059(2008)O1—0078—03
一 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民族民间器乐及其演
、 孟连县基本概况
“孟连”系傣语,意为“寻找到一块好地方”, 奏的曲调,就是他们共同创造并流传于世的宝贵
享有“边地绿宝石”的美誉。孟连县位于云南省 精神财富,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南部,隶属普洱市,总面积1893.42平方公里。 孟连县民族民间器乐艺术资源极为丰富,是
西部和南部与缅甸隔江相望,山水相连,国境线长 各族人民文化艺术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
133.399公里,是我国通向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属 族人民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形式之一。流传在孟
国家二类开放口岸。
连县境内的各种乐器计有30多种,吹、拉、弹、打
孟连是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县,县内聚居着傣
皆有。总的来说,这些乐器的制作都是就地取材,
族、拉祜族、佤族、哈尼族、景颇族、傈僳族等21种
形状古朴,较多地保留了原始乐器的面貌,这和当
少数民族,总人口11.4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
地过去长期处于封建领主统治下,社会生产技术
占86%。因自然环境阻隔,这里受外来文化的冲
发展水平较低相一致。
击较小,因而至今还保留着各自深厚的民族传统
文化,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许多自成 这些乐器都有它们特定的社会功能和一定的
体系的音乐、舞蹈、服饰、节庆等民族民间传统文 使用场合。佤族木鼓是村寨的象征,是通天的神
化,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文 器,原先只在祭祀和报警时才准敲响;“乌”吹奏
化宝库。 “悲哀调”、“送魂调”是专门对上了年纪去世的老
二、孟连县民族民间器乐和器乐 人吹的,只能在屋外吹奏,家中是不准吹奏的;拉
曲概述 祜族在劳动生产时都带上“列都嘎”和“葫芦笙”,
孟连县内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休息与共,同 沿途吹奏《出门调》、《上路调》、《过山调》等调
顶一片蓝天,共建一块热土,共同创造了灿烂的物 子,休息时吹奏《山歌调》、《对歌调》等;佤族在播
① 【收稿日期】2008一Ol一16
【作者简介1陈志明(1956一),男,哈尼族,云南墨江人,盂连县文化馆馆员。
78
陈志明: 浅谈孟连县民族民间器乐和器乐曲
种期间会用“瓦弱”、“得勒”在去的路上和村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