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流拍仍需要支付沽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艺术品流拍仍需要支付沽价

艺术品流拍仍需要支付沽价在拍卖这种考验眼力与承受能力的项目中,引入一个类似期货交易的行为, 让收藏家可以实现类似期货的某种形式的交易,这并不是虚构。 而且,在纽约这种情况越来越成为“时髦”。 为什么原本财大气粗的拍卖行要选择这种方式进行拍卖呢? 苏富比拍卖行在拍卖罗伊(Roy Lichtenstein)的作品《脑袋――黄与黑》(HeadYellow and Black)的时候,现场气氛一定是十分紧张的。这幅画作沽价800至1000万美元,但拍卖行承诺,即便最终未能拍出,它也会向寄售人支付大约800万美元。――这是去年11月发生在纽约的一个情况。那时候,许多流拍的作品在拍卖会结束后的去向,一般是拍卖行的仓库或是回到收藏者家中。 金融交易形式引入拍卖 事实是,这幅画流拍了。 苏富比将面临一个并不值得眼红的重任:把这幅画私下出售,而售价肯定要低于800万美元。 拍卖行的这种承诺――即不管拍卖结果如何,都会向寄售人支付一笔费用――被称为“保底拍卖(guarantee)”。由于拍卖行之间竞争激烈,为争夺最好的藏品,竞相以富有吸引力的金融交易方式吸引藏家,这种保底拍卖正日渐火爆。一般情况下,保底的金额与拍品的最低沽价十分接近――苏富比拍卖行的保底金额平均要比中等沽价低15#8275;20%。“这其实像一种保单,”苏富比负责金融服务的总裁密切尔Mitchell Zuckerman)如此解释这种吸引寄售人的方式。 对拍卖行而言,这是一次较为复杂的赌博,既有风险,又有好处。如果拍出的价格高于保底金额,拍卖行与寄售人将分享超出部分,通常采用五五分成的方式。比如,此次拍出利希滕施泰因画作的同时,安迪Andy Warhol)的Cagney沽价在100#8275;150万美元,最终以248万美元拍出。如果保底金额是标准价的话,就意味着苏富比可以拿到70万美元,买方溢价30万美元。 双方的风险与收益 对拍卖行来说,这听起来很不错。但对寄售人而言,则要承受随之而来的不利的一面。如果选择保底拍卖,只能获得超出部分的一半。克里斯蒂去年11月以1900万美元的价格拍出克里福特Clyfford Still)的《1947 C R C 1号》,而事前沽价只有500#8275;700万,这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拍卖行愿意做这样的赌博,另一方面也解释了为什么寄售人应该慎重对待保底拍卖这个决定。 说它是赌博也好,保单也好,印钞机也好,保底拍卖正变得越来越受到欢迎。“趋势无疑是向上的,”泽克尔曼说。数字证明了这一切:去年9月30日,就在利润相当可观的秋季拍卖会前夕,苏富比为此拍卖会向寄售人支付了总计1.726亿美元的保底金额。在2003年,这个数字是3370万美元;2001年,这个数字是2540万美元。 能吸引这类保底的艺术品种类也在增加。上世纪90年代,为数不多的保底拍卖主要是印象派和现代作品。现在,当代作品也开始吸引这类保底拍卖。菲利浦斯拍卖会当代艺术负责人迈克尔Michael McGinnis)表示,2006年,约25%的拍卖品是保底的,而2005年只有20%,2004年只有15%。 艺术品投资的金融化 保底拍卖之所以流行起来,是因为在今天的艺术品市场牛气冲天的情况下,富有的收藏家更愿意买进,而非卖出。“我们要不断地、主动地去考虑市场需要什么,并说服收藏家卖出藏品,”麦金尼斯说。 保底拍卖是那些把艺术品当成投资的人鼓捣起来的。克里斯蒂拍卖行发言人说,最近的这种火爆趋势“反映出寄售人和艺术品市场在金融方面愈益精细和复杂化”。泽克乐曼推测,当代艺术品保底拍卖的上升趋势也许与收藏这类艺术品的金融家的人数有关。“这些人由于丰富的从商经历,对风险和回报十分了解。” 拍卖行在甄别哪些作品适合保底拍卖的时候十分慎重。“拍卖行的着眼点在夜场拍卖。他们不能也不会随便接收寄售的作品,”莱文解释说。“周密筹划的夜场要有开场、中间和大结局,结构类似于好莱坞大片。” 2001年,全球金融行业大衰退,拍卖行因此大大地亏了一笔。为避免重蹈覆辙,现在他们采取的办法是请第三方也分担部分风险(和回报)。第三方可以是经纪人、风险资本或别的收藏家。但在许多情况下,能够积攒一批有吸引力的藏品比钱更重要。 有一位经纪人说得好:“你可能会赔上200万,但如果大家都在谈论这件作品,产生的新闻效应还是值得的。” 艺术品市场也在形成泡沫? 2004年苏富比拍卖会上,毕加索《拿烟斗的少年》创下1.04亿美元的成交纪录,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此前,从来没有哪件艺术品的索价超过1亿美元。 两年之后,娱乐业大亨戴维(David Geffen)在数月内就售出了价值近5亿美元的画作――其中杰克逊(Jac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