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曹刿论战》中的几个字词
摘要:拟对《曹刿论战》中“肉食者”“间”“鄙”等8个疑难字词进行分析,探寻其在文中的意义与本义的关系,以为教师备课参考。
关键词:曹刿论战;字词;溯源
《曹刿论战》是一篇浅易的文言文,文中的字词看似没有什么疑难,但有的字词的解释教师只知其然还不够,还需知其所以然。这样的字词列举如下:
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本字为“?f”。金文从?T从月。《说文解字?门部》:“?f,隙也,从?T从月。”徐锴注:“夫门夜闭,闭而见月光,是有?f。”段玉裁说:“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谷衍奎先生《汉字源流字典》说:“俗改月为日写作?g,如今简化作间。”“间”会意月光从门缝照进来,本义为空隙,引申为参与。
肉食者:《周礼》:“凡卿大夫以事在公则有公膳。”《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公膳,日双鸡。”杜预注:“卿大夫之膳食。” 陆德明《经典释文》注:“膳,谓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因此,文中的“肉食者”是指在朝廷吃公家伙食、位居大夫以上的官员。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指出:“按《说苑?善说》篇记东郭祖朝上书晋献公问国家之计,献公使告之曰:‘肉食者已虑之矣,藿食者尚何与焉?’祖朝曰:‘肉食者一旦失计于庙堂之上,若臣等之藿食者宁得无肝脑涂地于中原之野与?’”钱先生引《说苑?善说》,文中“肉食者”与“藿食者”相对,更好地说明了“肉食者”的身份。
鄙:“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先秦古籍中,“鄙”往往跟“都”相对。“都”指都城,“鄙”指边远小城邑。《广韵》:“鄙,边鄙。”《尔雅注疏?释名》:“鄙,小邑,不能通远也。”“鄙”的本义是边远小城,引申为鄙陋。文中指目光短浅,见识不远,因而“未能远谋”。
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加”与“信”相对。《说文解字?力部》:“加,语相增加也。从力,从口。”《汉字源流字典》说:“加,会意字。金文从力,从口,会强以谎言相诬枉之意。”“加”的本义为诬枉,夸大。文中用的是本义。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说:“加者,夸诬失实也,为‘信’之反。”《论语?公冶长》:“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子贡之言‘加’,今语曰‘欺压’;《说文》之训‘加’,今语曰‘欺哄’。”“《左传》用‘加’,兼?淞揭庵?例。此节之‘勿敢加也’,则段氏所谓‘诬’、‘?’耳。古人每曰‘加诬’,或曰‘加增’,皆言虚夸不信。”钱先生的这段话,详细的阐述了“加”的“诬枉,夸大”之意。
情:“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情”与“伪”相对而言。《周易?系辞上》:“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情伪”指真情和虚伪。所以,“情”在文中指真实情况。
“必以信”“必以情”:可以看着是省略谓语“必以信(为之)”“必以情(为之)”。《国语》:“必以信为之,必以情断之”可以为证。
狱:金文从?欤?意为二犬相咬;从言,意为双方像两犬吠咬争讼不下。《说文解字?犬部》:“狱:确也。从?齑友裕?二犬,所以守也。”《说文通训定声》:“狱,讼也。”“狱”的本义是诉讼。“狱”指重大刑事案件,够得上判五刑的(古代司寇负责管五刑:墨、劓、?|、宫、大辟);“讼”指的是小的案件。这是课文注释“狱”为“案件”的来源。
败绩:“齐师败绩。”《三体石经》中“绩”为“迹”。《说文解字》:“迹,步处也。从?u,亦声。?,或从足,责声。”“败绩”就是“败?”。《辞源》:“?,同‘迹’”。《诗经?小雅?沔水》:念彼不?,载起载行。“?”是车循道而行。古代主要是车战,车不循道而行则乱,乱是败象,所以说“败绩”。因此,课文注释“败绩”为“大败”。
靡:“望其旗靡,故逐之。”会意兼形声字。篆文从非,从麻,麻兼表声,会散乱倒下之意。《说文解字?非部》:“靡,披靡也。从非,麻声。”“靡”的本义为散乱,倒下。“望其旗靡”中的“靡”,用的是本义。
追溯这些字词意义的来源,教师不一定要给学生讲解,但是知道了它们的本义和引申义,那么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容易得多。
作者简介:莫如彪(1955―),男,贵州省都匀二中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