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注音勘误.docVIP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注音勘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注音勘误   摘要: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在给“情怀冗冗”之“冗”、“马儿??行”之“?”、“高?k银?P百枝火”之“?k”、“笊篱”之“笊”等五十多个字注音时出现了错误。强遵旧读、多音多义字定音失当、以声旁类推形声字的读音等,是造成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音;勘误   中图分类号:H1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023-02收稿日期:2016-08-09   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以下简称为《作品选》)初版于1962年,随即被教育部列入“高等学校文科教材”;1999年又被教育部列入“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主要课程推荐教材”。迄今为止,该书已发行了二百多万套,为我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和“中国古典文学史”课程的教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该教材虽说极具权威性,但在注音方面却存在一些不够妥当的地方。笔者不揣冒昧,拟对《作品选》(2008年版,2014年11月印刷)下编之注音错误进行勘正。   众所周知,勘误之前得先确立标准。本文据以勘误的标准为《普通话异读字审音表》(以下简称为《审音表》)和《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之所以选《审音表》和《现代汉语词典》作勘误标准,主要是因为《审音表》具有国家权威性,《现代汉语词典》处于“‘母本’词典”地位[1]。对于《审音表》和《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未收录的字词,其在《作品选》下编中的注音正确与否,本文一般不予探讨。   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本文勘误之顺序依错误出现之页码顺序,具体如表所示。   《作品选》下编为何会出现如此多的注音错误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强遵旧读。   序号 页码与出处 错误读音 正确读音1 P24注[20]“情怀冗冗”之“冗” xún (旬) tán2 P55注[3]“马儿??行”之“?” tún(屯) zhūn3 P77注[2]“高?k银?P百枝火”之“?k”   P157注[12]“?k火”之“?k” rè(热) ruò 4 P93注[24]“笊篱”之“笊” zhǎo(爪) zhào5 P93注[18]“诸儿胜跪拜”之“胜” shēng(声) shèng6 P110注[2]“邻牛方斗不可擘”之“擘” bò(檗) bāi7 P112注[9]“坐皋比者”之“比” pí(皮) bǐ8 P112注[17]“类东方生滑稽之流”之“滑”   P143注[5]“潭水滑滑”之“滑” gǔ(骨) huá9 P113注[6]“立坛场……禳之”之“禳” rǎng(壤) ráng10 P121注[62]“樗朽之材”之“樗” shū(书) chū11 P122注[79]“往年家储无担石”之“担” dān(丹) dàn12 P130注[11]“余扃牖而居”之“扃” jiǒng(炯) jiōng13 P132注[4]“德才称位”之“称” chèng(秤) chèn14 P134注[9]“历俗而风世”之“风” fèng(讽) fēng15 P141注[2]“下迨?屋”之“?” pǒu(剖) bù16 P149注[21]“饮茗挥?自如”之“?” jié(捷) shà17 P150注[50]“暑?⒎缟持?苦”之“??” hē(喝) yē18 P154注[22]“石壁岈然”之“岈” yā(呀) yá19 P157注[29]“高杀其五尺”之“杀” shài(晒) shā20 P161注[21]“不怕其?v舌死也”之“?v” zhà(乍) zé21 P162注[13]“合香芫荽之薰蒸”之“芫” yuán(元) yán22 P162注[13]“合香芫荽之薰蒸”之“荽” suí(虽) suī23 P188注[17]“关龙逢”之“逢” péng (蓬) féng24 P189注[43]“欲赁间民房”之“赁” rèn,lìn   (认,吝) lìn25 P192注[119]“亲自鞠问”之“鞠” jú(菊) jū26 P193注[152]“门上直恁作威作势”之“恁”   P224注[3]“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之“恁” rèn(任) nèn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云:“古语与今殊别。”明陈第《毛诗古音考》亦云:“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确,随着时代的推移、历史的发展,语音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今人读古籍究竟要不要采用古音呢?郭锡良先生认为用古音读古籍“是一种复古主义的观点,是不可能实现的,也是不足为法的。”[1]用古音读古籍之所以不妥,主要在于这种做法明显与语音演变规律和约定俗成原则背道而驰。然而《作品选》下编在给汉字注音时,有时仍强遵旧读,于是出现了注音错误。如《审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