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扭转平衡试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力扭转平衡试验

重力扭轉平衡實驗 (Gravitational Torsion Balance Experiment) 胡裕民 編寫 實驗目的: 利用Henry Cavendish的實驗方法來測量重力常數(gravitational constant,G)。 原理介紹: 在1686年,Isaac Newton所發表的著作“Principia Mathematica”中指出:所有物質之間存在著重力的作用,且此重力(吸引力)正比於兩作用物體的質量,並反比於兩作用物體之間距離的平方。然而,在牛頓發表的一個世紀之後,科學家知道重力常數G以及所有天體質量的大小。牛頓的理論不僅當時成功地解釋了自由落體以及天體運動的現象,並使得後來的數學家能以計算方式正確地預測出海王星(Neptune)的存在。 在牛頓的時代,所有的計算是利用太陽(或地球)與行星(或衛星)的質量比值來求得的,牛頓實際的方程式為 (1) 其中F為重力,m為物體的質量,D為距離,K為克卜勒常數(Kepler’s constant,為行星軌道半徑的三次方與公轉周期平方的比值)。著名的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現今可表示為: (2) 其中F為重力,G為重力常數(= 6.67×10-11 Nm2/kg2),m、M為兩物體之質量,r為兩物體之間的距離。 1798年Henry Cavendish (1731-1810,英國化學及物理學家,發現hydrogen、argon原子以及water、nitric acid的組成)設計了一個實驗來計算地球的質量,並首先發現重力常數G的數值大小。大部分的基本常數,例如:電荷e、普朗克常數h等,的測量都可精確到八、九個位數,但是重力常數G的測量較為困難,只能精確到三個位數:(6.673±0.010)×10-11 m3kg-1s-1。當初,Cavendish的實驗裝置如圖一所示: 圖一.(左)扭擺平衡運動側面圖(右)扭擺平衡運動頂面圖。 將兩個質量為m的小鉛球固定在一支細棒的兩端,細棒中央固定一個反射鏡,然後將此系統如圖一(左)所示,以一條細石英線平衡懸掛。將一支臂上兩個較大的鉛球位於position 1或position 2,如圖一(右)所示。以一雷射光束投射到反射鏡上,觀察遠處直尺上的反射光。兩個小球受到大球(於position 1)吸引時,會使石英線受到力矩而逆時針扭轉,若鏡子轉動一個小角度θ時,反射光會偏轉到2θ的角度。當兩個小球受到大球(於position 2)吸引時,會使石英線受到力矩而順時針扭轉,若鏡子轉動一個小角度-θ時,反射光會偏轉到-2θ的角度。若鏡子到直尺的距離為L,反射光在直尺上移動的距離為Δx,則: (3) 兩個大球作用在兩個小球的力矩為:,F為其中一個大球作用在一鄰近小球的作用力,d為兩個小球間距的一半。若D為石英棒的扭力常數,則 (4) 此外,扭力常數D與震盪週期T之間的關係為: (5) 其中I為轉動系統的轉動慣量: (6) 因此,利用eq.(3)-(6): (7) 將eq.(7)與eq.(2)比較後可知 (8) 本實驗根據上述的基本原理,利用兩種方法來量測重力常數,以下分別仔細介紹各方法的原理: 由最後偏折的量測: 圖二 由圖二所示,當大球(質量M)在position 1時,大球與小球(質量m)之間的重力F可表示為: (9) 在此系統中,大球與小球之間的重力作用產生一淨力矩: (10) 此重力產生的淨力矩會與扭轉的扭力線產生的力矩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