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止血技术的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术中止血技术的发展

作者:彭黎明,邓承祺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063944 止血 防止或减缓血液流出。 止血是外科的基本技术,也是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技术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的质量。几乎所有的外科手术都无法避免术中出血。如何准确无误的实施止血,尽可能减少病人出血,是每位外科医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 传统的止血方法 结扎、缝合、填塞 等 只要处理适当,这些传统的方法仍然是简单有效的止血手段。结扎和缝合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止血方法,对于明确的小动静脉出血,结扎后可立即止血,若出血的血管较粗则必须贯穿缝扎,但有损伤神经和周围组织的可能。而对于一些广泛的实质脏器创面渗出,无法找到出血点时,纱布填塞止血也非常有效,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取出。这样的方法常用于肝破裂、胰腺坏死出血、胰十二指肠手术、盆腔出血等。 传统止血方法对多数情况下的术中出血均可适用,但亦有其不足之处。根据手术方式和出血部位的不同,某些术中出血无法通过传统方法止血,如在骨组织表面出血、实质性脏器出血、炎症或较为脆弱的组织出血以及含有弥漫性毛细血管的组织出血等。 还有纱布填塞可有效减少创面渗血,但也增加了感染风险,并且对于何时取出填塞的纱布尚无明确定论,取出过迟则感染风险大,过早取出则止血效果不佳,可能引发再次出血,甚至仍须填塞。 当前止血技术 因为技术设备的发展出现了电凝器、氩气刀、超声刀、结扎速等。 高频电刀自1920年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了。其经历了火花塞放电——大功率电子管——大功率晶体管——大功率MOS管四代的更变。 氩气刀是航天制导技术,也就是氩气的冷隔绝技术应用到医疗领域的结晶。 超声刀是利用超声原理能像真刀一样切割人体内部组织的超声波. 单极和双极电凝刀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电凝止血工具,可电凝直径3mm以下的血管出血,其优点是费用低、操作简单。但缺点是术中烟雾大、止血效果差、且热效应大、易造成周围组织损伤、组织焦痂较多等 当前手术中传统的止血方法应用仍然十分广泛,它有着其它新技术、新设备无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血管钳钳夹出血点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它的前提是能够看清楚出血的血管,完整地钳夹住整个血管的周径,需要操作者具有敏锐的反应和精确的动作。多数情况下出血点往往在积血的上方,所谓“飞瀑之下必有深潭”。 另外局部止血材料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局部止血材料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主动性止血材料, 另一类是被动性止血材料。 主动性止血材料其本身具有生物活性,可直接参与凝血过程,诱导出血部位的血块产生。主动性止血材料主要包括凝血酶和含有凝血酶的材料等。 被动性局部止血材料包括胶原、纤维素和明胶等。它们的作用机制均是通过提供一个物理结构让血小板聚集,从而使血栓形成。被动性局部止血材料有多种形式,包括纱布、片状、海绵和纤维网等。但纤维网和粉末状材料易形成静电,黏附在器械或手套上,造成不便。 新型的术中止血技术 全身止血药物重组人活化凝血因子Ⅶ 近年来受到较多关注的全身性止血药物是重组人活化凝血因子Ⅶ。 rF Ⅶa 主要通过外源性凝血途径起作用。 在外科和创伤时的主要适应证是其他止血措施无效的、继发性凝血机制障碍所导致的“非外科性出血”。 但是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直到1991年才被外科医生逐渐接受,而且其高昂的治疗费用也使患者难以承受。今后仍需要探讨在治疗效果、治疗费用和副反应之间取得平衡的最佳药物剂量。 对于绝大多数病人,传统的止血方案均能获得满意效果。但对于部分合并创伤及手术后合并严重生理状态紊乱并有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病人,常常存在致死的创伤三联征——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机制障碍,此时则需要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理念。 术中止血必须依靠外科医生的操作技能,先采用常规结扎、缝合、电凝等方法止血处理无效后再使用局部止血剂。同时必须纠正病人的凝血机制,改善一般情况,如补充凝血因子、输新鲜血浆、血小板、rF Ⅶa 等,必要时配合止血药物。对于合并生理状态紊乱的病人,应遵循损伤控制的原则。时刻谨记任何局部止血剂均不能代替传统的止血方法,局部止血剂和新材料只能作为辅助止血的方法。 只有具备了高超的外科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术中出血和防治并发症。 术中止血技术的发展 周进 对伤口缝合和使用缝合材料的第一个详细书面记载来自公元前500年印度的圣人和医师苏胥如塔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