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舞厅、弹子房与回力球场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体的娱乐生活(1927-1937).pdf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
舞厅、弹子房与回力球场: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
体的娱乐生活(1927-1937)
胡悦晗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1121)
摘要:1927至1937年间的上海知识群体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涉足舞厅、弹子房及回力球场等已经为上海市民阶层
与新兴中产阶层普遍接受的新型娱乐场所。然而,知识群体对于舞厅、回力球场之类兼具危险性与刺激性的娱乐
场抱持一种矛盾的态度。他们对蕴含享乐主义取向的都市娱乐生活所持的正面论述反映出民国时期上海商业文化
已经深入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对这些娱乐活动所持的负面论述则体现出他们欲借助对这些活动的规范、
意义及危害的强调,标榜其自身“禁欲主义”式的独特趣味,与在他们看来因不知节制而带有放纵与沉溺色彩的
新兴中产阶层及普通市民的生活趣味相区隔,从而既确立了知识群体对于自身娱乐品味的优越感,也建构了自身
群体的身份认同感。
关键词:上海;民国时期;知识群体;娱乐生活;认同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217(2014)02—0054—10
收稿日期:2014-01.20
5):生活场域与阶层再生产——以民国时期北京、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3vjC84001
上海知识群体为例(1927—1937)。
作者简介:胡悦晗(1980一),男,湖北襄阳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
中国旅行社1934年编辑的CL海导游》中提及上海的娱乐活动时指出,“其列于娱乐之门者仅如下项:
(一)电影, (二)京戏,(三)游艺,(四)舞场, (五)哥而夫球场。”①其他各种官方机构与民间出
版社所编之《指南》、 《介绍》类书中对沪上娱乐活动的描述也多与之相同,可见民国时期上海城市娱乐
业发展的空前鼎盛为上海城市居民提供了数量众多、内容各异的现代都市娱乐项目。近年来,有关民国时
期上海城市娱乐业的研究日益增多。然而,研究者多关注娱乐产业的建构、完善以及民众的娱乐消费等内容,
鲜有对知识群体娱乐生活的考察。②作为城市居民户外娱乐空间的舞厅、弹子房、回力球场等地,既是上海
①中国旅行社编《上海导游》,第17章“娱乐”,上海国光印书局,1934年,第181页。
②关于民国时期上海娱乐业及娱乐活动的研究主要有:胡平生《抗战前十年间的上海娱乐社会(1927.1937):以影剧
娱乐’的流入:近代上海的文化娱乐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姜玢《20世纪30年代上海电影院与社会文化》,《学
二三十年代上海的娱乐空间及其分层研究(1927—1937)》,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等。
54
作为远东国际大都市的一个体现,也因其具有的西化色彩而受到上海知识群体的垂青。在上海的大学教员中,
“一般收入不太高的教师会参加象看电影、看戏、跳舞等一类低消费的活动;有中等收入的人,则会参加
一些类似骑自行车、划船、游泳等体育活动或西方式的沙龙、郊游活动。”①许多沪上文人知识分子闲暇之
时更乐意光顾这些场所,有些人甚至长期沉溺于此。然而有别于普通民众对新兴娱乐活动的单向度接纳,
知识群体在接受日益普及的都市娱乐活动的同时,创造出一套对日常娱乐生活的矛盾性论述,这套论述不
仅成为--=十年代报刊媒体上关于娱乐活动的主流话语,并且成为知识群体自身身份认同感的重要标志。
基于此,本文拟以舞厅、弹子房与回力球场几个代表性都市娱乐场所为例,考察1927至1937年间上海知
识群体的娱乐生活及其产生的相关论述。
一、舞厅
上海自开埠以来,随着西人定居租界,交际舞也显身期间。.由于西人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再加国人对
这种“有伤风化”的搂抱之舞殊难接受,所以交际舞在沪上长期未获批准,只局限于西人的私家聚会或团
体庆典,数量和规模亦均有限。②因此,跳舞长期以来一直是上流社会小众范围内的一项高雅娱乐活动。清
末民初以来,社会风尚日趋开放。1920年代中后期,跳舞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娱乐活动在上海蔓延开来,舞
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沪上。最早的营业性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