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第一节 韩孟诗派及.ppt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第一节 韩孟诗派及.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第一节 韩孟诗派及

二、刘诗的雄直劲健和民歌情调 1、雄直劲健 ①政治讽刺诗 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②咏史怀古诗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2、民歌情调 《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 《竹枝词》九首之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然。   “开朗流畅,含思宛转”,“运用似无甚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胡震亭《唐音癸签》)当时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三、柳诗的冷峭简淡      苏轼说:“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评韩柳诗》)又说,柳宗元、韦应物的诗是“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   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柳诗的这些特点缘于: 1、诗人独特的心性气质 南涧中题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2、与僧侣的交往   “吾自幼好佛”(《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余知释氏之道且久”(《永州龙兴寺西轩记》)。   《巽公院五咏·禅堂》:“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心境本自如,鸟飞无遗迹。”   《晨诣超禅师读禅经》又说:“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3、永州、柳州秀丽山水的影响   “傥荡其心,倡佯其形。”(《对贺者》)   “梅岭寒烟藏翡翠,桂江秋水露鰅鳙。”(《柳州寄丈人周韶州》)   “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岭南江行》)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乱莺啼。”(《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4、缘于诗人自觉的美学追求 ①文学主张 ②创作实践 A.特别偏爱具有凄冷意味和峭厉之感的意象 B.偏重于青、翠、碧等冷色调 C.喜用形象尖利的词语 5、韦柳   韦应物擅长写山水田园风物,是由王孟到柳宗元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因其诗风与柳宗元相近,故有“韦柳”之称。 渔 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陶诗淡泊而近自然,最能反映心境的平和旷达;   韦诗淡泊而近清丽,令人读后怡悦自得;   而柳诗则于淡泊中寓忧怨、见峭厉,尽管诗人曾有意识地将此忧怨淡化,但痕迹却未能全然抹去,加上诗人在遣词造句上多所经营,致使不少诗作仍于隐显明暗之间传达出冷峭的信息。   韦诗之可贵,在于能在大历清淡而失之孱弱之后,专从陶诗“冲和”一路发展,清淡而不失浑成;   柳诗之可贵,则在于能在元和雄深险怪之际,专从陶诗峻洁一面发展,兼融谢灵运、杜甫,刻炼中更见清淡之致。 DD 十宗罪 第六章 韩孟诗派 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第一节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唐诗经过大历年间一度中衰之后,在德宗至穆宗的四十馀年时间里又渐趋兴盛,并于唐宪宗元和年间达到高潮。 一、韩孟诗派的形成 1、贞元八年(792),韩孟始交往   42岁的孟郊赴长安应进士举,24岁的韩愈作《长安交游者一首赠孟郊》及《孟生诗》相赠。 2、贞元十二年至十六年(796-800)间,孟郊、张籍、李翱从韩愈游,孟郊诗风影响韩愈。 3、元和元年到六年(806-811)间,韩孟诗派成员得以相聚,韩愈诗风为诗派公认并仿效,孟郊转受韩愈影响。    二、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 1、“不平则鸣”   在《送孟东野序》中,韩愈指出: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具体而言,不平则鸣有二层含义: ①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 ②强调抒发内心的不平情感    2、“笔补造化” ①发挥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