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孙昊(原文刊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年第4
说“舍利” 兼论突厥、契丹、靺鞨的政治文化互动
孙昊
(原文刊于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 年第4 期,此处略有增补、修订。在写作过程中
得到李锦绣、艾力·吾甫尔、杨军、程妮娜、康鹏诸位师友的指点,在此谨致谢意!)
突厥的“舍利”号源于中亚波斯语或粟特语的“国王”之号,后发展为
对贵族阶层的泛称。契丹继承了突厥 回鹘的舍利传统,将其用于标识贵族
身份,不属官称。靺鞨“大舍利”号并非源于契丹授职,也是源自突厥。“舍
利”在契丹、靺鞨、突厥三族社会的流变,揭示了6 10 世纪内亚草原帝国
政治形式对契丹和靺鞨的影响。
中国北方族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广泛的政治互动现象,形成了一些相似的政
治文化传统,探究政治名号的渊源与功能流变是理解这种互动过程的主要途径之
一。论者多聚焦于北方民族政治体“可汗”等职能名号的研究,对于指称贵族阶
层的身份名号则关注不足,甚至存在依照官制思维泛化阐释的现象。突厥、契丹、
靺鞨 (渤海)社会中共有的 “舍利”即属于身份名号的范畴,能够展现三族政治
互动与贵族阶层发育的关系。目前学界对辽朝国家体制下的舍利已进行了充分研
究,普遍认为舍利是辽朝各部族子弟的尊称,并围绕舍利群体形成相 的管理机
1
构 入仕制度。 同时,学界认识到 “舍利”并非契丹所独有,在靺鞨 (渤海)、
突厥、回鹘中也存在该名号。在讨论契丹、渤海舍利的渊源关系时,多数学者认
2
为渤海舍利是由契丹授职而来。此外,还有的学者以“舍利”判定乞乞仲象的
3
族属为契丹人或突厥人。本文拟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突厥、契丹、靺
1参见费国庆:《辽朝郎君考》,载 《上海教育学院学报》1991 年第1 期;李桂芝:《契丹郎君考》,载陈梧桐
主编:《民大史学》第1 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陈述:《契丹舍利横帐考释》,载侯仁之、周
一良主编:《燕京学报》新八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乐日乐:《辽金郎君群体研究》,硕士学位论
文,北京大学历史系,20 10 年。
2参见金毓黻:《渤海国志长编》卷一九 《杂考》,辽阳金氏千华山馆1934 年版,第5 页。张碧波:《渤海大
氏考》,载 《学 探索》1998 年第5 期;张碧波:《渤海大氏续考》,载 《北方文物》2001 年第3 期;魏
国忠、郝庆云:《渤海建国前史事考》,载 《学 探索》2001 年第1 期;魏国忠、朱国忱、郝庆云著:《渤
海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36 页;马一虹:《靺鞨、渤海 周边国家、部族关系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年版,第295 页。
3 〔日〕鳥山喜一著,船木勝馬編:《渤海史上の諸問題》,風間書房1968 年版,第31 页。马驰:《〈唐两京
城坊考〉中所见仕唐蕃人族属考》,上官鸿南、朱士光主编:《史念海先生八十寿辰学术文集》,陕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1996 年版,第623 页;白寿彝总主编,史念海主编:《中国通史》(修订本)第六卷 (上),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第319 页。
鞨 (渤海)三族 “舍利”号的渊源关系试作说明,借此一窥北方民族社会政治文
化的互动现象。
因“舍利”一词常见于契丹、渤海社会,故两个领域的学者对该名号语源多
4
有讨论。白鸟库吉认为 “舍利”为契丹语 “查拉”,义为帽子。魏特夫、冯家昇
将 “舍利”语源推至波斯、土耳其语中的头巾 (sällä),且认为“沙里”是契丹
5
的固有名词,并非“舍利”的异 。这两种说法都是据 《辽史·国语解》“舍利”
6
条立论,即“契丹豪民要裹头巾者,纳牛驼十头,马百匹,乃给官名曰舍利。”
此文最初见于武珪 《燕北杂记》:“契丹富豪民要裹头巾,纳牛驼七十头,马一百
7
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