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比阅读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docVIP

浅析对比阅读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对比阅读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与难点。2015 年全国新课标 I 卷古诗词鉴赏题把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与课内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比鉴赏,从描写景物角度的异同进行考查,呈现课内课外相结合,由课外链接课内,课内延伸到课外的现象,把课本所学的“故”知识,与高考试题联系起来进行考查。本文以此为视角,深入探究,以期丰富古诗词教学,并且为古诗词鉴赏复习提供依据和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诗词 对比鉴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67-02   “温故而知新”,这是孔子提出的教育名言,这一理念穿越亘古依然适用于今天的教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对此有自己的感受,他认为,通过对“故”的温习,回味那已有的了解与体会,效益绝不会比上一篇新的来得少。“故”就是以前学过的,通过对故的温习,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把课堂教学与高考试题有机的相结合,这也是我们研究的课题《高中课内外古诗歌比较阅读教学的探究》的初衷。   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与难点。2015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把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与课内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比鉴赏,从描写景物角度的异同进行考查,呈现课内课外相结合,由课外链接课内,课内延伸到课外的现象,把课本所学的“故”知识,与高考试题联系起来进行考查。考查方式也灵活多变,涉及诗歌鉴赏的多个方面。   1 内容、情感的比较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约,我们在对比签赏诗歌时、无论是对其表达技巧、形象还是语言的?Ρ却?摩,都是为了了解其思想情感的异同。   如:(2016年北京卷)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问题:“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5分)   简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语言、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两首诗歌,重点把握两首诗歌的描写对象及其特点、表达的思想情感等,从而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点。   《西村》侧重自然风光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重回西村后返璞归真、达观超脱的宁静心理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也同样写出了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2 手法、技巧比较   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比较,一要熟知基本知识,二要了解各种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如:(2015 年全国新课标I卷)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问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简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作品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形式为古诗歌的课内外篇目的比较阅读。题目要求将此诗与初中教材的必备篇目《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比,对景物描写的角度进行分析。《白》所写塞外景物皆是眼前所见实景,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而本诗由题目可知是留别诗,乃出发之时所写,作者还没有到塞外;另外诗中“闻说”,告诉我们描写的对象是听说的,是侧面的。   其实本题中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想象)手法的运用,在高中课本必背篇目柳永的《雨霖铃》、白居易的《长恨歌》中都有明显的对比展现。这就是课内外知识的迁移运用。   3 形象的比较   古诗歌形象的比较一般有以下形式出现:同一作者不同人生阶段(在不同作品)的形象对比、相同意象在不同作品中的不同形象对比。   我们来看一道人物形象的比较题(模拟题):   看梅绝句   陆游   老子舞时不须拍,梅花乱插乌巾香。   尊前作剧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此狂。   问题:在《示儿》或《书愤》中,诗人陆游是种什么样的形象?在《看梅绝句》中诗人陆游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这两种形象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简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从我们都会背的名篇《示儿》“但悲不见九州同”、“家祭无忘告乃翁”,《书愤》中“中原北望气如山”、“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等诗句中,我们看到了的陆游是一种报国无门的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