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之描写技巧
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篇 《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文阅读”考试内容所作的规定中,“鉴赏评价”能力层级有两个考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注意:有陷阱! (2009)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2010)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011)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2012)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2013)2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 诗歌的表达方式?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艺术手法?诗歌的写作手法?诗歌的手法? 表达技巧类的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哪种表现手法。 (2)结合诗句分析。(务必有啊!) (3)表达的效果(特点+情感) 诗歌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 (1)动静结合 (2)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往往是描写处于动态与静态的事物,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动静结合的关系,有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静衬动;或动静相辅相成。 比如杜甫的《旅夜书怀》三四两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静一动,雄浑开阔。又如,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写得有声有色,动静相宜。 漫成①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②。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注释:①漫成:随手之作;②三更:夜间十一点到一点;拳:蜷曲;拨剌:鱼跳跃击水的声音。此诗是作者晚年漂泊巴蜀时所作,杜甫大半生都因国家动乱而处于颠沛流离中。 诗歌后两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 动静结合。(1.手法) 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是静景,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是以声衬静。(2.具体分析) 诗人运用生动的描写,写出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宁谧生活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3.效果——环境特点+情感) 答题步骤: (1)动静结合。 (2)结合诗句分析。 (3)效果。(环境特点+情感) 虚实结合 诗歌中的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四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2)已逝之景之境。 如李煜《虞美人》“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设想的未来之境。 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设想对方的情境。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邯郸冬至【注】 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赏析整首诗运用的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1.手法) 前两句实写作者在客栈抱膝孤坐、形影相吊的情景,后两句从对方入笔,设想家人围灯夜坐,谈着远行的自己。(2.诗句分析) 由实入虚,以虚衬实,充分反映出作者孤寂思家的心情。(3. 效果及情感) 答题步骤: (1)虚实结合。 (2)结合诗句分析。(点明哪里是虚,哪里是实) (3)效果。 * * 没有单纯的手法,只有手法 +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 1 .修辞手法:拟人、夸张、比兴、对比、反复等 2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3 .描写手法:烘托衬托、白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 4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统领全篇、卒章显志、承上启下等。 手法+分析+效果(特点+情感) 手法+分析+效果(环境特点+情感) 如何判断: 1.在景物描写中景物处于静态是静景。 2.有动词或有活动的事物是动景。 手法+分析+效果(环境氛围的特点+情感) 如何判断: 有“忆”、“梦境”、“未来之景”、“想象之景”是虚写,反之是实写。 练一练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阅读长诗《陌上桑》的开头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段描写突出了罗敷的美丽动人,诗歌是怎样体现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