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纲内容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纲阐释 ① 鉴赏诗歌的形象。 ② 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③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④ 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形象 形象包括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常见意境: 动——活泼、风趣、繁华、喧闹、热烈 静——恬静、恬淡、幽静、宁静、静谧、 清幽 、孤清、澄清、空明 悲——悲凉、悲壮、孤寂、冷清、凄凉、 萧 瑟、幽远 美——优美、明丽、雅致、清新、自然、 质朴、含蓄、飘逸 语言 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 语言风格主要有: 豪放、沉郁、委婉、含蓄、清新(新颖)、自然、平淡(质朴)、工丽(对仗华丽)、简洁、凄美、悲壮 一 表达方式 二 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 1 比喻 2夸张 3拟人 4对比 5、对偶 6、用典 7借代 8双关:谐音双关 9反问 10设问 11互文 12反语 常见表现手法: 托物起兴、联想、想象、象征、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虚实关系、动静关系、情景关系。 四、主旨辨析 1、忧国伤时 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b..同情人民疾苦 c..山河沦丧的痛苦 2、建功报国 a.建功立业的渴望 b.保家卫国的决心 c.报国无门的悲伤 d.壮志难酬的悲叹 e.知音难觅的愁苦 3、思乡怀人 a.羁旅愁思 b.边关思乡 c.闺中怀人 d.佳节思亲 4、生活杂感 a.融入自然的情趣 b.昔盛今衰的感慨 c.仕途失意的苦闷 d.忠贞不渝的情爱 5、依依惜别 a.依依不舍的留恋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把握作品思想感情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 思想 2.了解作家的整体风 格,不排除特殊性 3.把握时代的脉搏 4.重视序言 5.全面理解作品思想 青 玉 案 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词中下片作者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甚至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词人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例1]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答案:下片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这样写,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富有意境,有力地抒发了词人的无限愁思 。 例2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问:“寸草心”、“三春晖”分别比喻什么说明了什么? 以小草比喻游子,以春天三月的阳光来比喻慈母的恩惠。说明慈母的厚爱,儿子是无以报答的。 2、夸张 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作用、程度,借助于想像,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 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 南 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不同意。因为诗题是《江南春》,即作者是写江南春天的景象。而诗中的“千里”也是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3、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例1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