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蛾对高温生态学响应与昆虫高温基因数据库构建.docVIP

小菜蛾对高温生态学响应与昆虫高温基因数据库构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菜蛾对高温生态学响应与昆虫高温基因数据库构建.doc

  小菜蛾对高温生态学响应与昆虫高温基因数据库构建 第一章 引 言 1.1导言 气候变暖毋庸置疑,高温事件频发是全球气候变暖温度的主要特征之一。高温事件例如平均温度超过 30℃高温天和极端高温天发生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趋于增加(IPCC, 2007)。中国是全球气候变暖最显著的国家之一,而且增暖幅度明显高于全球。在频数还是强度上,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是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区,而且自 2000 年以来有一个明显的增加趋势。高温事件呈现出的强度大、频次高、影响范围广等特点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的重视。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变温动物,尤其是小型昆虫形成了较强的适应能力来应对短期环境变化(Hoffmann and Sgrograve;, 2011)。目前关于气候变暖如何影响昆虫种群发展的诸多国内外研究尚难以得到较为一致的结论(陈瑜和马春森,2010; Altermatt, 2010; Andrean, 2005; 陈瑜和马春森,2010)。温度可直接通过影响生长发育速度、行为、存活和繁殖,最终决定了地理分布(Parmesan et al., 1999;Umina et al., 2005; Battisti et al., 2006)、物候发生期(Roy and Sparks, 2000; Dingemanse and Kaikman,2008)、种群丰富度(Yamamura and Yokozaamura et al., 2006)等。昆虫作为典型的变温动物,体型小,与环境的热交流速度快;自身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对温度变化高度敏感(Angilletta 2009; Bale et al., 2002);世代周期短,短时高温就会产生显著的生活史变化。短生活史昆虫大多是重要农业害虫,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田间种群变化趋势又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生产和与之相关的虫害控制等重要经济社会利益 (陈瑜和马春森,2010)。室内模拟田间高温对昆虫的影响,处理方式大多集中在恒温(Denlinger and Yocum, 1998;Dillon et al., 2007)或是一定模式的变温模式如二步变温或渐变式波动变温。昆虫持续暴露在较高温度一代,甚至多代往往导致种群数量的下降,甚至导致种群的消亡(Denlinger and Yocum, 1998)。二步变温或渐变式波动变温设计更切合实际的田间温度升高模式。较于相应的恒温条件(日均温),二步变温改变了温度与麻蝇(Sarcophaga crassipalpis)羽化节律(Miyazaki et al., 2011)和驻茎夜蛾(Sesamis nonagrioides)发育历期(Fantinou et al., 2003)的关系,提高了桃蚜(Myzuspersicae)的产卵量(Davis et al., 2006)。 . 第二章 单一高温事件对小菜蛾成虫繁殖表现的影响 2.1 引言 自然界环境温度经常出现波动,并伴随着偶尔出现的阶段性极端高温。经预测,世界各地许多主要农业生产区,阶段性的极端高温发生将更为频繁,温度更高,高温持续时间更长(IPCC,2007)。例如中国北京和武汉附近,夏季 6-8 月作为作物主要的生长季节,日最高温(DTmax)经常超过 37℃。武汉气象站(30.62N 114.13E)和北京气象站(39.80N 116.47E)近 30 年气象数据数据显示,在最近 10 年间,日高温超过 37℃的高温天发生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图 2-1,A,B)。在晴天,由于太阳的直射或是地表热辐射,田间地表或是近地表温度一般较气象站百叶箱中测得的气温数据高。对武汉甘蓝田地表温度逐天进行调查,发现甘蓝叶遮盖下(地表以上 10cm)所测的日最高温,较当地气象站所提供的日最高温平均大约高 3℃(马春森 未发表数据),那么转化为大于 40℃的高温对于昆虫,如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虫小菜蛾,将有什么影响,至今还未有研究报道。田间高温影响昆虫的种群动态(Meneacute;ndez, 2007; De barro and Maelzer, 1993; Friedenberg et al.,2008)。室内研究高温对昆虫影响,处理方式大多集中在恒温或是重复热激。高温持续暴露一代,甚至多代往往导致昆虫种群数量的下降,甚至导致种群的消亡(Denlinger and Yocum, 1998)。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连续 4 代饲养在 35℃高温,通过降低卵孵化率、存活率和雌虫的繁殖而使烟粉虱种群内禀增长率显著下降(Guo et al., 2012)。三色书虱(Liposcelis tricolor)连续数代33℃高温饲养,雌虫寿命及繁殖显著下降,种群内禀增长率从第一代的 0.042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