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秀贞事迹心得体会.doc
林秀贞事迹心得体会
林秀贞事迹心得体会为大家整理学习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林秀贞的个人先进事迹的体会,林秀贞同志的公益事业感染了大部分群众,受到了高度赞扬,下面是这篇林秀贞事迹心得体会
林秀贞事迹心得体会一
3月4日,经过多日筹备,今天终于成行了。我们青少年活动中心全体人员、优秀学员代表及部分家长代表,一行30多人乘车前往枣强县南臣赞村,去参观林秀贞事迹展览馆,学习这位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车行驶在乡间小道上,我给同行的家长和孩子们简要介绍着林秀贞的事迹,心中却有些许遗憾,因为林奶奶去北京开会了,今天我们不能亲眼看一下她那慈祥的面孔,亲耳聆听她那质朴的话语
近1个小时的颠簸,车停在林秀贞展览馆门前,我第一个走下车,往车后一看,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向我们快步走来,这不是林秀贞同志吗,虽然我是第一次见到她,但从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她的形象已深深扎根于我的心中,没错,就是她!
我连忙跑向她,捧住她那双满是沧桑的双手,林大妈,您不是去北京开会了吗?。
我中午1点赶回来的,专门接待你们,我在门口等了半小时了。
要不是强忍着,眼泪早就流出来了。林秀贞现在太忙了,开会、做报告、经营生意,照顾老人,当听说我们来时,居然从北京专程赶回来接待我们,真是让我们有些承受不起呀。
林秀贞与前来的同志们一一握手,与每一位小学员们或拉拉手,或摸摸头,或拍拍背,或亲热的贴贴面,还不时问着:冷不冷、累不累?。
在讲解员讲解完后,林奶奶又向孩子们祥细讲述了他们感兴趣的一张张照片、一件件物品背后的故事,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动人之处更是令现场的人们哽咽。
因为家中有事,家人多次催促她回家,她还是在满足了一行人一个个合影的愿望后,才与我们依依惜别。
我为我们衡水市出现这样的模范人物而骄傲,更是由衷地感到自豪。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那样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林秀贞同志就是一辈子做好事的那种人,她三十年如一日地照顾孤寡老人,帮助残疾人和困难群众,她不愧为是时代的楷模,不愧为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从她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一颗扶贫济困的善良的心,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信仰。
林秀贞同志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好事做善事不分职位高低,不分条件好坏,不管收入多少。林秀贞能做的,很多人也能做到,正如她所说的,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人人管闲事,世上无难事。我们的国家,需要千千万万像林秀贞这样的人;我们的社会,需要大力弘扬林秀贞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林秀贞同志不愧为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杰出代表,不愧为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践行者。她以服务为荣、以奉献为荣,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将全部感情倾注给了他人,社会主义荣辱观已经化为她自觉的道德追求,在她身上充分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崇高道德境界。伟大与平凡在林秀贞同志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她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做的每件事看似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在她身上得到了和谐统一,她的事迹,既是中华文明中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助人为乐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同时又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生动反映,林秀贞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继承和发扬在她身上得到全面展示,林秀贞继承了母亲的正直和善良,又把这种善良发扬广大,传递给了儿女,传递给了村民,传递给了社会,她的人格魅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她的精神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宝贵的道德资源。
12全文查看
林秀贞事迹心得体会二
提倡有私奉献是8月7日和8月24日两篇时评的新观点。时评云:我们习惯讲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而人们在帮助别人时还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并非完全无私。我们强调无私奉献,恰恰是讲有私奉献。(见新华网2006年8月7日)而今天,在拜读了新华网记者采写的长篇通讯《普通共产党员林秀贞:无私心底照亮他人》(见新华网2006年8月28日电)后,笔者被林秀贞这位凡人俗女无私心底的感人事迹深深震撼,同时看到在我们的国度,无私奉献大有人在,有私奉献不能概括一切,更不能代替无私奉献。
林秀贞,河北省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的普通农民,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一个60岁的农村妇女,她30年如一日,先后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记者在描述林秀贞这一事迹时这样称:那是如亲生儿女一般的赡养,是日复一日的洗衣做饭,是病榻前的端屎端尿,是不知多少次的寻医问药,是下葬时候为老人打幡摔瓦,是老人临终前74个日日夜夜寸步不离的陪伴。更加难得的是,因为怕朱淑芬老人吃不上中午饭,赶着去做饭,却耽误了见自己病重的母亲最后一面。
按有私奉献的观点,林秀贞是想到给自己脸上贴金吗?是想给自己家庭,给儿女挣点名誉资本吗?恐怕得到的将是当地群众否定的回答。熟悉林秀贞的村民清楚,林秀贞心里只有别人,没有自己。因为没想到自己,所以林秀贞30年做好事从不声张。比如,她资助14名上不起大学的孩子却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