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突发水灾应急疏散可靠性问题研究.doc
突发水灾应急疏散可靠性问题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主要表现在降水规律发生改变、飓风和热带风暴灾害发生频率及强度明显增加,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据《亚太统计年鉴》记载,亚太地区在 2004 至 2013 年期间与头一个十年相比,因自然灾害而死亡的人数增长了三倍[1],在此期间,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也多达 285 次,其中,各类水灾占自然灾害比例超过 35%,2007 年度我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中,有7 项与水灾相关[2]。针对水患猖獗的现实,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突发自然灾害相关的法律规范,为有效应对突发水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在水灾应急管理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灾信息预报、报告与公开不及时。我国现有气象部门的综合性预报以及中长期预报能力尚无法全面保证灾害预警要求。此外,由于事发地责任单位、部门或政府的管理者对灾害发展态势及其影响不能准确判断,常低估水灾的严重程度,或者缺乏责任感,怕担责任,存在试图蒙混过关等心理,导致信息报告不及时。这直接影响了上级应急管理机构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灾害事件信息的公开有利于维护民众的知情权,更重要的是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可以使民众在第一时间了解灾情信息,并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救治手段,尽可能地控制和降低灾害损失。然而,我国有的地方政府往往存在重安全稳定、轻信息公开,重政府管控、轻公众参与的心理,致使公众在危机面前应对的时间和能力被大大地压缩。
..
1.2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水灾作为自然灾害,由于它一般波及面广、持续时间较长,常常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一直以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为了更好地防灾减灾,相关领域的学者做了大量的水灾方面的研究工作,有代表性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迈克尔bull;阿拉贝[3]指出厄尔尼诺、拉尼娜、臭氧洞是气候变化的原因,导致降水极不均匀,从而频繁诱发洪水。除了降水原因以外,内陆区域水灾发生还与所在区域的水文环境和人类活动有关。在水文环境方面,河流盆地区域内大量密集的降雨是水灾的主要成因[4][5],从土壤对水源涵养能力角度,大量密集的降雨超过了土壤所能承受的饱和度[6],当达到最大负荷的时候,就会有大水泛滥成灾的危险[7]。在人类活动方面,主要是没有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8]。密集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砍伐森林、城市化扩张,加速了地表植被覆盖面积的减少,雨后土壤含水量的急剧增加和地下水位上升,持续降雨会使其达到极限[9][10];土壤侵蚀和过度沉积也会造成河流上下游地区吸水及泄洪能力降低,导致河面迅速上升,泛滥成灾[11]。此外,在沿海地区,海啸、台风、热带风暴也是致灾的重要因素[12]。匡国辉[13]、邓绍辉[14]通过对四川洪水的研究,指出水灾具有范围广、突发性强、直接经济损失大的特点。郎根栋[15]根据我国水灾的有关资料,总结出我国水灾具有区域性、普遍性、阶段性、季节性的基本特点。总之,我国水灾主要体现为普遍性、频发性、季节性、区域性、阶段性等几方面的特征。
..
第2章 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比较研究
2.1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演进
部门分制阶段从 1949 年至 1992 年。建国后,百废待兴,同时也是多难兴邦的时期。我国政府为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逐步构建起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垂直管理和部门控制是我国第一阶段应急管理体系的显著体征。具体落实上,条块分割,不同灾难的治理由不同的部委或机构负责。例如,卫生部负责疾病及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水利部负责洪涝及干旱灾害的防治,地震局负责处理与地震相关的灾害。各级地方政府一般也配备对应的机构和部门,以顺应垂直管理体系的落实。建国初期,强制色彩的垂直管理,既体现了大灾大难的统一指挥,又强化了灾害处理的专业性[92]。在应急管理、减灾和灾后重建等方面效果较好。1976 年 7 月 28 日 3 点 42 分 53.8 秒在唐山发生里氏 7.8 级地震,中央组成了由陈锡联等领导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唐山地震消息对社会封锁,救灾工作主要由 17 个师的人民子弟兵承担[93]。唐山地震救灾主体是政府和军队,几乎没有社会力量的参与,体现出典型的垂直管理特征。
.
2.2 国外典型应急管理体系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较晚,针对综合性灾害的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更显薄弱。目前,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在应急体制与机制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所以,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需要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应急管理体系来指导我国的突发自然灾害的管理活动。1979 年,卡特总统组建了联邦应急管理局(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1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开招聘编外人员14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环境微生物学》电子课件 2进化.ppt VIP
- 13S201_室外消火栓及消防水鹤安装_消防图集(1).pdf VIP
- 甲亢患者的药物治疗与饮食指导.pptx VIP
- 15ZJ512 卫生间和厨房.pdf VIP
- 2025铣工(高级技师)技能鉴定精练考试题库及答案(浓缩300题).docx VIP
- 2025-2030中国石油化工催化剂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研究报告.docx
-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秋天的树叶》教案反思.docx VIP
- 2025年上海高考数学试卷试题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pdf
- 小学体育课程中民间体育游戏的发掘与教学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