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Vo1.38 No.3 稻 综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体系
刘永巍 ,田红刚 ,孟昭河 ,孟巧霞 ,李春光 ,张景龙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水稻研究所,黑龙江 佳木斯 154025)
摘 要:简要回顾了水稻转基因发展的历程;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的流程,分析了几种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日的基因
转化水稻的影响因素:农杆菌菌系及Vir基因的活化、水稻基因型和培养基种类、农杆菌侵染外植体的时间、共培养的方
式、共培养时间、选择标记与报告基因的选择、选择压;最后提出了水稻遗传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水稻;转化;根癌农杆菌
中图分类号:S511.03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6737(2008)03-0011--04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in Rice
LIU Yong-wei,TIAN Hong—gang,MENG Zhao—he,MENG Qiao—xia,LI Chun—guang,ZHANG Jing—long
(Rice Research Institute,Heilongjiang Academy of Farm Acclamation Sciences,Jiamusi Heilongjiang 1 54025,China)
Abstract:The progress of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n rice was reviewed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Agrobacterium tumefa—
ciens—mediated target gene in rice was analyzed through the procedure,which include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trains
and Vir gene activation,rice genotypes and medium types,infection time,CO—culture patterns,co-culture time,marker
gene and reporter gene selection,selection pressure,and finally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n rice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pointed out.
Key words:Rice;Transformation;Agrobaeterium tumefaciens
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全世界约有1/3以上的 已在籼稻、粳稻和爪哇稻中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基因枪法
人l__1以稻米为主食。随着科技的进步,对水稻基因转化技 虽然使用方便,可转化多种组织和器官,但插人基因的拷
术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归功于人类对植物基因 贝数往往较多,在后代中容易丢失、大片段基因难以导人、
结构、功能和表达有较为清晰的了解。近年来,应用基因工 实验成本高。
程技术导人外源有利基因已创造出一批抗病、抗虫、抗逆 自1983年Zambrysui等人利用农杆菌转化烟草获得
的水稻新品种、新品系。目前,水稻转基因的方法有:PEG 首例转基因植物以来,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已在双予叶
法(聚乙二醇法)、脂质体法、显微注射法、电击法、激光微 植物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单子叶植物 是农杆菌的
束法、超声波法、花粉管通法、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等 天然寄主而对其反应不敏感,曾一度限制 r它在单子叶植
等。其中以后两种方法应用较多,尤其是农杆菌介导法,随 物中的应用。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农杆
着研究的深人,转化效率的提高,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科研 菌侵染机理的了解和转化技术的改进,相继在多种甲予叶
人员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方法。然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