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点汇总复习专题.doc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知识点汇总复习专题

历史知识点汇总复习专题第一部分 经济专题 一、古代史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 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国家统一稳定、政治清明;统治阶级吸取前代灭亡教训,调整生产关系;生产工具、技术的改进提高;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前代的基础。 2.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 (1)农业发展表现 A.工具进步:①商周:绝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有极少量青铜农具,西周晚期开始使用铁器;②春秋: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③汉:铁农具样式增多,耕犁安上了犁壁,比欧洲早1000多年;赵过发明耧车。④魏晋:曹魏时马均发明翻车;⑤隋唐:筒车,曲辕犁;⑥北宋:犁铧出现;使用人力操作的踏犁。 B.农作物推广:①商周:种五谷。②东汉出现双季稻。③北宋: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推广到江淮地区。④元农作物品种增多。⑤明清: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在明代引进,清代推广。 C.经济作物:①隋唐: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茶园规模大,政府开始征收茶税。②五代十国:普遍种植桑茶等经济作物。③北宋:棉花种植推广到长江流域;经济作物种植扩大。④元:棉花种植遍及南方。⑤明:棉花种植推广到江北;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D.农业技术:①商周:人们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②战国:牛耕得到推广,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③汉:出现一牛挽犁牛耕法。 E.水利:①春秋战国:中原地区普遍采用桔槔灌溉农田;春秋楚孙叔傲修芍陂;秦国蜀守李冰修都江堰,郑国修郑国渠。②汉:修建漕渠、六辅渠、白渠等;汉武帝、汉明帝时大规模治理黄河;③魏晋:(江南)农田水利兴修增多;(北方)马均发明翻车;曹魏兴复了许多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要求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④隋朝开通大运河;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⑤五代十国:南方各国普遍重视兴修水利,吴越修海塘;⑥西夏: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有较完备的灌溉系统;⑦元朝中央设大司农司负责农业和水利。 F. 江南农业的发展:①魏晋:开发范围扩大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及岭南和闽江流域;三吴地区最发达,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是重要的产粮区。②隋唐:江南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圩田普遍,放火烧山现象很多;江南成为粮食重要产地,安史之乱之后经济中心开始南移;③五代十国:南方各国普遍重视兴修水利,吴越修海塘;圩田发展;粮食产量提高;普遍种植桑茶等经济作物。④南宋:经济重心移到南方,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2)赋税制度(见下表) (3)土地制度:①井田制:出现于商周时期,是一种土地国有的所有制形式;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②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主要形式有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③土地国有制:北魏、隋唐都曾经实行过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唐朝后期,均田制瓦解。 (4)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 3.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①积极:生活比较稳定,使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生产技术精耕细作;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②局限性:小农经济比较劳苦和脆弱;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社会发展缓慢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阻碍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二、近代史 (一)中国近代化 1.中国近代化的背景:(1)国际:①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近代化成为时代潮流。②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实力和野心。(2)国内:①西方列强的入侵,一步步地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②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加速了中国社会落后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解体。 2.中国近代化重要构成 (1)过程:①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②民族企业的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49年) 3.作用:①积极作用:出现新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的进步。②局限性:并没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近代化举步维艰。 (二)两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见下表) 2.影响:①两次工业革命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②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 三、现代史 (一)中国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见下表)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的背景:“文革”结束;广大干部群众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革”的错误,而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仍然坚持“两个凡是”,引起全国不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