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境为学生数学学习服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情境为学生数学学习服务

让情境为学生数学学习服务摘 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以情激趣”,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关键词:关注 实际 有效的情境 近几年来,许多教师纷纷把目光投向多彩的生活,寻找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创设了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各种数学情境中探究知识。但是,我们也经常遗憾地看到,有些问题情境流于形式,思考性不强,可探索的空间不大;有些情境为了迁就学生的兴趣而浪费了教学的时间,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有些情境只有热闹的形式而没有深层次的体验和数学思考…… 数学情境的创设,我们究竟该关注什么? 一、注意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的不同年龄段来创设 小学低年级――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我们选择的情境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玩具、故事等),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如教学“统计”,随着多媒体出示情境图,教师为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今天动物学校正在举行运动会,运动员们都在为班集体争荣誉呢,小猪嘟嘟也想为集体做点事。山羊老师请小猪为运动员们做两件事,第一件事:请小猪给跳高的运动员每人发一件红色运动服,给长跑的运动员每人发一件绿色运动服。小猪嘟嘟傻眼了,他该准备几件红色运动服和几件绿色运动服呢?小朋友,如果你是嘟嘟,你会怎么做呢?当我抛出这个问题后,学生立刻几个围在一起兴奋地议论开了,使学生很自然地产生统计的需要。在解答完这个问题后,教师再告诉学生第二件事:给每位运动员订一份午餐,小狗喜欢吃骨头套餐,小兔喜欢吃萝卜套餐,小猴喜欢吃水果套餐。小猪嘟嘟又傻眼了,每种午餐各订多少份呢?你们能帮嘟嘟想个办法吗?学生又兴致勃勃地去统计了。由于创设了这一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能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有趣的现实问题,富有情趣,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而且整堂课都兴趣盎然。 小学中年级――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有挑战性的”数学更感兴趣。此时我们对情景的创设就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其他学科)和生活中的应用(现实的具体的问题解决),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长知识、长本领),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中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并且初步形成“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地思考”。 如在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教师课前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尽管学生认真努力,但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不尽人意,老师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认为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二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该多长。这时老师因势利导: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呢?教师没有一上来就讲比例尺,而是创设让学生画教学平面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让学生明白了数学的来龙去脉,学到了有用的数学。 二、情境的创设必须目的明确,切忌在情境中“兜圈子”“绕远路” 在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下,以促进学生数学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诸能力协调发展为目的的设计过程。情境创设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如教学“元、角、分”,老师安排了“8角钱可以怎样拿”的开放题,为了创设情境,教师这样教学,师:“小明从家乡给北京的小朋友寄一封信,需要什么啊?”生:“需要一个邮局。”“需要一个邮递员。”“需要一个信封。”。学生的回答无论如何,都点击不到教者心中预设的答案,最后老师只好强行切入:“寄信要邮票,买一张邮票多少钱?”“多少角钱。”“8角钱怎么拿呢?”绕了一圈,才提出早就要问的问题,这样绕圈子的所谓情境实在多余而繁琐。我们看到,许多时候,我们的老师还津津乐道于这样的“情境”,自以为是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其实,既浪费时间,又窒息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从情境创设的角度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没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引导以外,还在于教师没有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问题解决)反映在情境中的任务要求上。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2]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3]《创设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师》. 2004.8. [4]周国韬,杨雪梅,王淑娟.《现代教育理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