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激励评价发挥应有价值
让激励评价发挥应有价值《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这也需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与表扬,使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有些教师由于理解上的偏差认为: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上,如果不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和奖励,就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于是,在一些公开课中,不管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处,教师便盲目地进行表扬与奖励,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好”声一片的现象。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和所见所闻,对激励评价谈些自己新的认识。
现象一:滥用――激励评价失去了尺度性
【案例】:这是一年级的“9加几”一课。教师课前准备了学生喜欢的动物贴纸,上课时先复习,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答题,答对一题,老师表扬道:“棒极了,说得太好了,大家为他鼓掌。”伴随着热烈的掌声,教室里响起“嗨、嗨、嗨,你真棒”的夸奖声。一堂课下来,学生的脸上被贴上好多金星,看起来像唱京剧的。
整个过程学生各个兴趣盎然,掌声起伏,结果还未进入新课,一堆帖纸已奖励完,接下来的新授课部分,因为没有了帖纸的诱惑,学生也兴趣大减,一些刚刚还积极发言的学生开始垂头丧气,有的做起了自己的事,有的甚至趴在桌上不再“理会”教师……我忍不住推了推旁边趴在桌上的小男孩,问他为什么不举手了,小男孩坦率地说:“老师没有贴纸了。”……
【分析】:多么坦率、纯朴的语言!其实表扬奖励也应有个“度”,千万不能滥用。如果学生只是答对了一道最基本的口算题,就大大地给予奖励,这样的奖励就会丧失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会让学生迷失自我。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坚持正面引导,这本没有错,但是一节课上如果处处都是“你真棒”之类的表扬话语,把表扬的方式变成一种表扬公式,就会令人心中很是不安。如果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无论学生对问题回答得如何,都会得到教师的表扬,久而久之,学生变得很浮躁,他们还会在乎表扬吗?还会稀罕那些小红花、小卡片吗?
现象二:误用――激励评价失去了导
向性
【案例】看图列式应用题。问题情境:画面1上一些荷叶上停留了38只青蛙,画面2上只有5只青蛙。问题是跳到水里多少只青蛙?
这是一道练习题,教师照例先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下图意。
学生1:荷叶上有38只青蛙,忽然一个石子落入水中,小青蛙们害怕了,纷纷跳入水中。最后只剩下5只青蛙妈妈。
师:你的语言很流畅,想象力很丰富,大家向他学习哟!(随即又叫了一名学生说)
学生2:38只青蛙正在荷叶上晒太阳。一个顽皮男孩路过,向水中打了几个水漂,胆小的青蛙都钻到荷叶下面去了,剩下5只勇敢的。
师:你的想象真棒!
两名学生描述后,教师正准备让学生看问题列式。可耳边又想起了几个急不可待的声音:“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想法!”一个男生没等老师允许就说:“我认为,是轰隆的雷声响起来了,要下雨了,所以他们都急着游回家。”教师又说:“你的想象也很奇特!”此时,仍有许多小手高高举着,不肯放下,似乎在抗议――为什么不让我说!望着学生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教师真的不忍打消他们的激情,因而做出了“让他们畅所欲言的决定”。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响了,这道数学练习题的问题也还没来得及解决。
思考1:上述课例中的问题究竟出在
什么地方?
第一位学生对图意进行描述虽然也涉及数量关系,但更多的是对图中情节的想象,是一种语文范畴的文学想象。其着眼点不是从情境中揭示其中的数学事实,而是展现数学事实以外的丰富联想,将简单的数学事实复杂化了。这一现象正是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的体现。这里教师如何评价和引导十分关键。案例中的教师正是因为对第一个学生评价为:“想象力丰富”,并鼓励大家向他学习后,许多学生便沿着这位学生的思维模式进一步展开奇特的想象。随后,教师又夸奖第二位学生的回答“你的想象也很奇特”,强化了原来的导向功能。这时,如果想转入下一步学习已经很困难了,以至于出现教学失控的局面,偏离了教学目标,只是消极、被动地适应了学生的需要,影响了学生应有的数学发展。
思考2:在无法控制学生畅所欲言的局面中,我们该怎么办?
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运用好评价这一有力手段。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注意把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与关注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转为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的双重功能。对于数学课堂,我们应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应对策略,要善于驾驭课堂。这样,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才能有效地对数学教学活动监控,更好地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性引导到数学活动中去,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同步发展。
现象三:乱用――激励评价失去了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事故预防与应对》课件.ppt VIP
- 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评估标准.pdf VIP
- T∕CSPSTC 124-2023 钢箱梁步履式顶推施工技术规程.pdf
- 设计方案 -浙东运河文化园(博物馆)设计方案.docx
- 铣工技能训练第五版完整版全套PPT电子课件教案.pptx VIP
- 《玩偶之家》课件.pptx VIP
- DB63_T 2052.5-2022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第+5+部分:桥梁涵洞.docx VIP
- 无人机行业政策监管分析报告:2025年建筑检测应用市场增长预测.docx
- 江苏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痴呆症的诊治》习题答案.docx VIP
- 2024红十字救护员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