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金牌销售到职业经理人
从金牌销售到职业经理人仝德旺长得很老成。“我说自己1972年出生的也没人怀疑。”他生于1980年。他引以为豪的是自己的心理年龄很成熟。“做销售的,25岁看上去像30岁的话,那是很成功的。”
进入海格曼公司第一年,仝德旺一个人做了江浙地区一半以上的销售额。这是家电气及工控产品分销公司。2007年那会儿,海格曼公司在江浙地区一共有9个销售,全年销售总额600万,仝德旺一个人开单380万。2008年,公司在华东地区扩张,当年销售总额一亿,仝德旺个人开单1200万,占了整个华东地区的十分之一。从那时起,他就是海格曼公司的金牌销售。
所有的销售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些流程,花个一两个月,心里多少有数。和他的同事们一样,仝德旺也要熟悉产品知识、了解市场概况、分析供应商政策―这些也是他随时都在更新的背景知识;锁定目标客户之后,研究竞争对手和目标客户,必要的时候打电话咨询;做足了功课,他会拎起自己那只黑色电脑包,登门拜访。
“左手拿着钻戒,右手还要握着刀子,最重要的是钻戒要比竞争对手的大,刀子捅得要比竞争对手深。”在那本描述IBM金牌销售生涯的小说《做单》里,作者胡震生这么形容一个顶尖销售如何拿到客户的订单。“你要找到客户的需求,”仝德旺甚至觉得,结巴也不是不能做销售,因为会说并非销售赖以生存的技能,“倾听,记在心里,然后才能切中要害。”
和喋喋不休相比,话不多、听来句句实在,有时候更能抓住客户。
为了学到这些,仝德旺栽过跟头。他用的和胡震生书里的是一个办法―偷师。
当时他刚大学毕业,在一家民营电气代理公司谋到第一份工作,他完全是个销售菜鸟。在他座位对面坐着的是一个比他大六岁的老销售,一年能做到上千万的销售额,是公司的顶梁柱。当时仝德旺的年薪是3.2万元,还在为一年300万的销售指标发愁。更要命的是,这个老销售看起来却很轻松。
“那时他是我的目标,一个我当时无法企及的高度。”
仝德旺有心跟他学,他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贴身观察对方。他坐在办公室,拿着本产品目录册一遍一遍地翻看,看似“偷懒”,实际上则是在用心观察这位经验丰富的销售人员是怎么工作的。“他打电话的时候,我会留心听他怎么和客户介绍产品、如何向老板汇报、怎么样与供应商沟通,揣摩他的销售技巧和谈判方式。不停地学习、尝试、再学习。”
仝德旺的贴身式学习方法很快奏效了,别人的产品学习期要花两个月时间,他用了一个月就熟悉完成,接下来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全年的销售指标。
新人表现得太抢眼总是有风险的,尤其在销售这一行。“偶像”对仝德旺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友善,在一次与客户的谈判中,仝德旺受他的“指点”,报了个最低价,不料却打破了自己与竞争对手、客户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陷入了尴尬的僵局。而此时,他的“偶像”没有出面帮他,反而利用这个机会自己拿下了这份订单。
莫名其妙地当了一次炮灰,仝德旺颇受打击。“当时我就给自己定了三年目标,30岁前我一定要达到他的高度。”那一年,仝德旺26岁。
仝德旺算得上脑筋活络。念大学时,他组织了几个同学,趁暑假在家乡办了个“家教中心”,借了当地幼儿园的教室,找了五六个学生上街帮他发招生简章。他的同学不相信他真能用这种办法招到学生来上课,但最终报名参加他家教中心的学生超过150名。“我可能做不成好老师,但做一个好校长就够了。”
仝德旺做的第一个功课就是,明白学生和家长在想什么。家乡的学生和家长更信任名校学生,所以他招募的都是在知名院校如南大、南师大读书的同学,而且坚持授课老师专业对口。35天的家教培训班结束后,刨去所有的开支,仝德旺赚了将近1万元钱,这在当年算得上是笔巨款。
仝德旺大学是学微电子的,但他没花太多精力在必修课上,他旁听心理学的课、看市场营销的书、“投机倒把”做生意,为以后“不进工厂”做准备。“一是我对这个行业不感兴趣,二是觉得自己也胜任不了。我心思活络,那种太压抑的地方肯定待不久也待不好。”2003年,仝德旺大学毕业,95%以上的同学都去了电子厂,他成了唯一一个做销售的。
今年仝德旺32岁,当他无数次被问及“金牌销售能不能被复制”这样的问题时,他的回答无一例外:不可以。“当你上到另外一个高度的时候,会发现别人的经验不是通用的。”他改口了。
初到海格曼的头两年,仝德旺曾有过一年穿破四双皮鞋的记录。作为一家具有欧洲背景的公司,海格曼强调传统的目录式销售模式,仝德旺带着四本厚如辞海的目录册,每天至少拜访三家客户。有时,因为舍不得打车,步行几公里辗转工厂和客户公司间是相当正常的事。不跑客户的日子,仝德旺就在公司里向资深的销售请教产品知识,给圈里熟悉的朋友打电话咨询行业概况。
现在,他的同事更多使用数码产品记录信息。所以仝德旺觉得,一个好的销售,只有50%的东西是共通的,比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