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脏论治内伤眩晕探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五脏论治内伤眩晕探析

从五脏论治内伤眩晕探析【摘要】:目的:探讨从五脏论治内伤眩晕。方法:参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眩晕的发病与五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内伤眩晕的治疗应从五脏入手,辩证施治,可获良效。 【关键词】:眩晕;五脏;辩证施治 【中图分类号】R22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061-1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症。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对本病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灵枢“眩冒”,《灵枢气论》则称为“眩仆”。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甚至昏倒等症状。是临床常见病症,多见于老年人,亦可发于青年人。本病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及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或厥证、脱证而危及生命。眩晕的病因可分为外感、内伤与跌仆损伤三类[1],其中以内伤为主,本文从五脏的角度讨论内伤眩晕的病机及治法。 1从肝论治 《素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脏关系密切。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为刚脏。素体阳盛,肝阳上亢,可发为眩晕;或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风阳升动,上扰清空,可发为眩晕;肾属水,主藏精。肝属木,赖肾水滋养。若肾精不足,肾阴亏损,则肝木失养,风阳萌动,可致眩晕。丹波元坚《杂病广要:“此由肝虚血弱而风邪乃生,盖风气通于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由于肝血亏虚,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亦可导致眩晕的发生。故肝阳上亢者,用平肝潜阳法,天麻钩藤饮加减;肝火炽旺者,用清肝泄热法,龙胆泻肝汤加减;肝阳化风者,用清肝熄风法,镇肝熄风汤加减;肾阴虚不能涵木者,用育阴潜阳法,大定风珠加减;肝阴不足者,用凉肝熄风法,羚角钩藤汤加减。 2从肾论治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聚髓为脑,脑为髓之海。若先天不足,肾阴不充,或年老肾虚,或久病伤肾,或房牢过度,导致肾精亏耗,不能生髓,髓海不足,上下聚虚,而发生眩晕。故《灵枢:“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故肾精不足,脑髓失充者,河车大造丸合大补元煎加减[2];肾阴亏虚,虚火上浮者,左归丸加减;肾阳不足,髓海空虚者,右归丸加减。 3从脾论治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喜燥恶湿。饮食不节,嗜酒肥甘,饥饱劳倦,损伤脾胃,或忧思劳倦伤脾,或肝郁脾虚,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引起眩晕。故痰浊中阻,清窍被蒙者,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痰阻气机,郁而化热者,黄连温胆汤加味。 4从肺论治 肺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肺失健运,宣发肃降失调,则呼吸无力,少气懒言,肢倦乏力导致气虚。“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运行无力,化血无源,进而导致血虚血淤,气血亏虚而致眩晕。同时,气虚,水液代谢失常,可聚湿成饮化痰,而致眩晕。故气血亏虚,清窍失养者,归脾汤合八珍汤加减;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者,补中益气汤加减。 5从心论治 心主血脉而藏神。心主血脉功能失常,则心气不能推动血行,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心阳不能温脾阳,不能使水谷之精化赤为血。导致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振,血虚则脑失所养,发生眩晕。而痰饮停于心下,蒙闭心神,气机失乱,上扰清窍,可致眩晕。受惊吓后,心惊胆怯,心神被扰,心窍被蒙,亦可致眩晕。气血亏虚,血虚为主者,八珍汤加减主之;痰蒙心窍者,用泽泻汤加减主之;而心惊胆怯,心窍被蒙者,用朱砂安神丸加减主之。 综上所述,内伤眩晕病位在清窍,由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肝阳上炎、肝风内动、肝阴不足,或肾阴亏虚、肾阳不足,或痰火上逆,扰动清窍,与肝、肾、脾三脏关系密切。临床在治疗内伤眩晕时,除重治主脏外,还需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辩证施治,兼顾心、肺功能调理,正确处理和把握平肝潜阳,健脾化痰,补养气血,滋补肝肾,活血化瘀等方法的应用时机,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主要矛盾,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治疗原则。坚持调整阴阳,整体用药。眩晕的病理变化特征之一就是阴阳失去平衡,其中以阴虚为本,阳亢为标。调整阴阳,使失去的平衡重新恢复和建立起来,保持新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眩晕的重要法则[3]。同时注重健脾化痰,平肝定眩。《丹溪心法“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而痰的产生,与脾的功能失常密切相连,“脾为生痰之源”。要想祛除痰邪,必须健脾湿化痰,以治眩晕。最后要做好饮食调理,未病先防,防治结合。还可运用穴位疗法,推拿疗法,气功疗法辅助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医治疗内伤眩晕的优势,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永炎,沈绍功.今日中医内科(上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5. [2]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