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来昔布治疗裸鼠前列腺癌骨转移探究.docVIP

塞来昔布治疗裸鼠前列腺癌骨转移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塞来昔布治疗裸鼠前列腺癌骨转移探究

塞来昔布治疗裸鼠前列腺癌骨转移探究【摘要】 目的 建立裸鼠前列腺癌骨转移模型,探讨塞来昔布作为血管抑制剂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形成及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前列腺癌骨转移裸鼠随机分成二组,第一组隔日予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第二组隔日予以塞来昔布30 mg/kg,腹腔注射; 30 d后处死。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采用免疫组化和图象分析系统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光镜下观察各组肿瘤组织,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结果 治疗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5)。瘤重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Control; ??b?P0.05,vs.Control;??c?P 2.5 光镜下肿瘤细胞形态 镜下可见对照组肿瘤细胞排列密集,核大小不一,染色深,病理性核分裂象异常增多,异型性明显,瘤细胞密度高;而塞来昔布组镜下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异型性没有对照组高,肿瘤细胞变性和坏死较对照组明显严重,核固缩和碎裂易见,瘤细胞密度相对空白组也有显著下降。? ? 图4 光镜下细胞凋亡形态 ? 3 讨论? 用胫骨髓腔注射法制备骨转移模型4,5]。这种方法具有很高的骨转移形成率。术后第2周即可通过影像学检测到局部的骨质破坏,结合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实其骨转移率为100%。该模型形成的骨转移灶增殖快;3~4周即突破胫骨骨皮质,局部形成肉眼可见的瘤体,便于观察。? 塞来昔布组的瘤重与空白组有显著差异,抑瘤率为54.47%。说明塞来昔布有效地抑制了转移瘤的生长。塞来昔布是一种高选择性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能选择性抑制COX?2,而对COX?1几乎没有作用,而其对转移瘤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塞来昔布高选择性抑制COX?2有关13]。目前研究认为COX?2作为抗肿瘤治疗靶点的机制可能是:① COX?2依赖性途径6,7]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来抑制肿瘤的生长。② COX?2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O合酶,血管生成素I受体等促血管因子的表达从而影响肿瘤血管生成。其中VEGF是重要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它能刺激血管增生,调节血管通透性,能促进肿瘤周围及内部形成新生的血管并促进肿瘤血道转移8,9]。它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内均有过量表达。本研究结果显示塞来昔布组癌组织的VEGF和MVD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这提示塞来昔布的抗瘤作用主要是通过减少肿瘤组织中VEGF的分泌来抑制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的形成,使肿瘤组织血管数目减少,血管通透性降低,肿瘤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和营养物质,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参 考 文 献? [1] Wong SY, Hack H, Crowlev D, et al. Tumor secrete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is necessary for prostate cancer lymphangiogenesis, but lymphangiogenesis is unnecessary for lymph node metastasis. Cancer Res,2005,65(21):9789?9798.? [2] 廖晖,陈安民,郭风劲,等.人前列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7,36(1):63.? [3] Jia L, Chen TX, Sun JW,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vessel density and prolifi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and prognosis in colorectal cancer. Shijie Huaren Xiaohua Zazhi, 2000,8: 74?76.? [4] Kjonniksen I, Winderen M, Bruland O, et al. Validity and usefulness of human tumor models established by intratibial cell inoculation in nude rats. Cancer Res, 1994,54(7): 1715.? [5] Wang CY, Chang YW. A model for osseous metastasis of human breast cancer established by intrafemur injection of the MDA?MB?435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