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应追求的三重境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课堂应追求的三重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把人生归结为三大境界,百年来广为后人称道。在教言教,近读古诗词,觉得一些诗词名句印证语文课堂颇为贴切,富有理趣,因而寻得三句,效颦王氏“境界说”。   【境界一】“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   冯延巳这个写春情的词句,我们并不陌生:春风吹拂而过,在水面上荡漾起细微的波纹,这里以春水被吹皱,来形容少妇的思绪荡漾。春风能够唤起主人公的情感涟漪,令其思绪荡漾,假借于课堂,把思绪理解为思维,唤醒学生的情感思维,不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么?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体态、语言,通过情境的设置,多方面调动学生,激发其求知的欲望。教学中,教师要把唤醒学生的情感放在首要地位,正如古诗所言,“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堂上,教师可自视为春风,把学生看作春水,“风生”,才能“水起”,才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荡起思维的舟楫。学生的热情一旦被焕发,便跟随老师的指引,向学海深处游弋。因此,课堂的第一境界旨在唤醒,学生求知的欲望。这种唤醒,大体说来包括:唤醒学生的情感涟漪,唤醒学生的思维自觉,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唤醒学生的审美追求,等等。   【境界二】“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李清照的这首小令,深得历代评家的好评。词句向我们展现了舟船竞渡、鸥鹭纷飞的景象:由于“误入藕花深处”,作者和好友们酒醒了不少,都意识到了目前的处境,毕竟时间已晚。于是“争渡,争渡”,都拼命地开始划船,急于离开这个地方,七手八脚,彼此吆喝着,结果惊起了在藕花深处栖息的沙鸥白鹭,这些鸥鹭纷纷扑腾而起,这该是怎样一番情景!人声鸟声呼应,人物的忙乱和鸥鹭的慌乱相衬,构成了一幅意趣横生的画面。有时,我们的课堂会出现这样的场面:当师生探讨某些问题,学生反应热烈,或跃跃欲试、畅所欲言,或相互辩驳、争执不休,凡此种种,呈现出一个动态发展、活力四射的生命课堂,这样的课堂,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是一种享受。   应该说,教师抓住了课堂的契机,投石激起千层浪,通过有效的手段,将学生带入学习佳境,唤醒了学生的思维自觉,争先意识。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思维活跃,教师的教学智慧也不断闪现,整个课堂洋溢着鲜活的生命力。心灵的碰撞、语言的争锋、智慧的较量,令课堂精彩纷呈。在这个场面中,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使得人课合一,直达忘我之境。这样的课堂,带给师生的是自豪与自信,相信听过或上过这样课的教师,定是感触良多、深而难忘的。   水花伴鸥鹭齐飞,情感与思维共舞,课堂得此境界,做教师的真是幸甚!   【境界三】“菰蒲深处疑无地,忽闻人家笑语声。”(秦观《秋日》)   夜色笼罩下,诗人乘船向菰蒲深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失路迷茫无可停泊之际,忽然听到人家的笑语声。这笑语声解开了诗人心中的疑团,也带给诗人无穷的欣喜。诗句清新脱俗,别具生活情趣,也揭示了一种“疑无却有”的生活哲思,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课堂上,我们不正是撑篙人,载着学生向学海深处漫溯么?在这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思维上的藩篱瓶颈,然而,当冲决这一切之后,眼前便是柳暗花明,那种愉悦常是难以言说的。   课堂教学不是一帆风顺的。相对浅易的问题,会让课堂生气勃勃,但有时会遇到一些比较艰深的问题,需要探究、体悟。课堂在这个环节往往有点卡,热情熄灭了,课堂一下子陷入了“疑无地”的尴尬,此时,教师往往不耐烦,学生不再专注于课堂,教师甚至直接说出答案。然而,课堂的成就往往就在于这个环节的把握上。有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在老师的启发下,灵感顿悟、峰回路转地解决了问题,师生会沉浸在莫大的快乐中,会感受到彼此内心释放的“笑语声”。   这是一种创造的愉悦,这种愉悦来自灵魂深处,它会使我们的教学精神得到一次圣洁的洗礼,如攀上悬崖峭壁,摘到绝美的花朵;如登上泰山极顶,看到磅礴的日出!让学生体验思维创造的快乐,教师责无旁贷。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将问题多层分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如能引导更多的学生,从思维创造中获得快乐,则善莫大焉,功莫大焉,这应是语文课堂追求的大境界。惟愿我们的课堂“笑语”不断,无论是有声的、还是无声的。   语文课堂的这三重境界大致经历唤醒激发――演绎释放――升华愉悦这样的一个情感思维过程,这也是语文教学必需遵循的规律。这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割裂,有时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有时渗透在某一个问题的探究中。这些,我们从教者都曾践行过,而这里借助古诗词做个归结,不过提纲挈领而已,同时,也让今后的课堂追求更为自觉,更进一步。   (作者单位:高邮市龙虬实验小?W) 4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