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怎样做个称职的父母亲?
?父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人不可替代的。那么,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父母亲呢?
1.除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外,还要学习和掌握教育方法。
2.夫妻和睦,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3.尊重孩子的人格,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和孩子谈话、讨论问题要持平等认真的态度,要尊重孩子的爱好和兴趣。
4.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5.对孩子多表扬、少批评,使孩子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对孩子的表扬要及时,对孩子的批评要善意,不要讽刺挖苦。
6.在生活上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而对孩子的物质要求不必有求必应,要使孩子了解父母的艰辛,懂得孝敬父母。
7.尊重孩子的选择,帮助孩子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培养孩子百折不挠的意志,鼓励孩子把梦想变为现实。
2、聪明父母的七种忌语
?根据儿童教育专家的理论,类似“难道我没告诉过你”的这种体现了家长自以为是、妄自尊大,对孩子的能力、未来和前途通盘否定的气话,如果瓢泼大雨似地发泄到孩子身上,只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疏远与孩子的关系,使局面变得愈发不可收拾。下面归纳了聪明父母的7种忌语,这些忌语往往是父母对孩子脱口而出的口头禅:
一、严厉苛刻类——“你不该这样做”
专家们警告说,父母不要总是板着面孔教训孩子“应该怎么样”,即便是建设性的批评,如果提出的时机不对,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最好避免当场说出改进意见,可以在事情过后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一同探讨解决办法。
二、冷嘲热讽类——“这就是你的头发”或“你的头发怎么乱得像鸡窝”
在孩子眼中,父母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反映着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形象和存在价值。孩子有时不理解大人所开玩笑的真正含义,往往产生误解,萌生一种不安定的感觉,而且长久无法摆脱。
三、一概否定类——“你不是开玩笑吧”
当孩子表达出来的感觉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大人否定时,他们就会接受到这样的反馈信息:自己的感觉不对头。于是他们开始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
四、夸大其辞类——“这是我所见过的最最漂亮的画”
听惯父母赞扬的孩子,步入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易遭受大的挫折。另一方面,因为父母的溢美之言用得太多太泛,孩子成熟后,就不会再相信别人对自己的称赞。
五、人身攻击类——“嘿,你神经病啊”
绝大多数儿童很看重父母对自己的评价。如果被称做“失败者”,那么他们也就信以为真了。
六、威胁恫吓类——“当心,不要自找苦吃”
父母应尽量用允诺来代替威胁。虚张声势的恫吓与虚情假意的赞扬同出一辙,只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七、漠不关心类——“等一会”
家长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放学后来接孩子,一整天没看见妈妈的孩子往往急于表现自己才学的手工活:“瞧,妈咪,这是我今天做的。”而此时的母亲压根儿不想听孩子细说,一门心思让孩子抓紧时间回家以避开交通高峰期,往往会心不在焉地应付一句“等一会儿,回家再看”。她也许不知道自己这句话对孩子意味着“你和你的事不值得我花时间”。
归纳整理上面这些对儿童成长不利的话,我们可发现孩子对鼓励性的言语(非夸大其辞的)反应最敏感最积极,而那些惩罚贬低的话只会挫伤儿童的积极性,对孩子伤害最大。请记住:鼓励使人进步,打击使人无为。(作者:成文)
3、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 《新时期,我该怎样做母亲》一文中母亲所遇到的烦恼和困惑可能是许多家长都曾经历过的。文中那位父母说女儿“极爱撒谎”。其实,这位母亲以及所有的家长朋友都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撒谎?显然,孩子只有在做了错事时才有可能对父母撒谎。为什么呢?因为孩子怕受到伤害啊!面对父母声色俱厉的责问,步步紧逼的态势,他(她)只能选择隐瞒真相,以此来逃避惩罚,这种惩罚不仅仅是肉体上的,还可能是父母的言语给孩子的心灵带来的伤害。面对孩子犯下的错误,训斥和责难只会成为孩子撒谎的催化剂。
孩子是一本书,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父母都在一页页往后翻,但要真正读懂它却十分不容易。为人父母者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越大,就越不了解他(她)。是呀,孩子小的时候,你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指挥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不曾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渐渐长大,你将会和孩子越走越远,代沟也随之产生,从而难以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传递给孩子,导致教育的失败。但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读懂了孩子这本书,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这时,你距离成功的父母也就越来越近了。
童心表现本真的人性,正确的教育,无不基于对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探险者遇到困难难险.doc
- 探寻一个敞亮教学视界.doc
- 探险者梦想 北师大九年上.doc
- 提高冬季酿酒质量措施.doc
- 提升进厂台次措施.doc
- 提示助词か用法.doc
- 提高低度白酒质量途径.doc
- 挑选内衣12个秘诀.doc
- 推行5S现场管理意义作用与目.doc
- 推销技巧和实战.doc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