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法中的危险犯-名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上 篇   总   论 第 一 章  刑法 中的危 险和危 险结果 第一节  刑法中的危险 一 、刑法 中危 险的概念 (一 )学说 的概 况 《汉语大词典 》 中说:“危 险,亦作 ‘危 嶮 ’,艰难 险恶 ,不安 全 。谓有可能导致灾难或失败 。” 《现代汉语词典》中也说:“危 险,指有遭到损害或失败的可能 。 , 由此可见, 日常生活中的 “危险”,都与灾难 、损害或失败有关 。在危险与犯罪相结合 的场 合下 ,就成为刑法 中的危险 问题 。刑法 中的危险 ,与 日常生活 中 的危险既有联系又有 区别 。它们 的联系是 ,刑法 中的危险也与损 罗竹凤主编 : 《汉语大辞典》 (第二卷 ),汉语大辞典 出版社 年 ,第 页 。 月第一版  参 见 《现 代 汉 语 词 典 》 ,商 务 印书 馆 年 版 ,第 页 。 第 2 页 害有关 ,这种损害是指刑法保护 的社会关系可能遭受 的损害 。它 们 的区别是 ,刑法 中对危险一词 的解释显得更严密复杂 。至今 中 外刑法学者也无定论 。 关于危险的概念 ,在迄今为止 的外 国刑法理论 中,主要有 以 下三种不 同的理解 。第一种是行为人危险性说 。它指 的是性格 的 危险性 ,或者 叫犯罪 的品质( 、犯 罪 人 的危险性及其反社会性 。这种行为人 的危险性可 以表现为两个方 面 ,即尚未犯罪者实施犯罪 的可能性和有前科者再次实施犯罪 的 可能性 。根据主观主义刑法理论学者们 的见解 ,行为人 的危险性 应 当成 为犯 罪 处 罚 的根据 犯罪无 非是这种 危 险性 ,犯罪 意 图的 表现 ,通过所实施 的犯罪行为所表 明的危险性才是其刑事责任 的 根据 。在未遂犯的情况下 ,可罚性的根据应当是行为人的危险性, 因为通过行为人着手实施行为本身 ,其犯罪意 图已得到 明确 的表 现 。因此未遂犯 的可罚性是成立 的。但是 ,随着主观主义刑法理 论 的衰退 ,以这种危险性作为处罚根据 的见解逐渐被舍弃 了。虽 然有些学者主张 ,这种性格 的危险性应 当在行为违法性 的主观违 法要素 中予 以考虑 。在今天 ,这种主张也被放弃 了。第二种观 点 主张行为的危险性,即所谓行为对社会关系造成侵害的危险性 ,并 把这种危险性作为刑罚的根据 。刑事法律规范 的 目的与功能并不 在于藉此教育培养公 民以保护社会 的伦理道德 ,而在于尊重个人 人格 ,对生活 中重要 的社会关系加 以保护 。正 因为如此 ,这种对 某种社会关系侵害 的危险性 ,是 由对社会关系 的侵害和犯罪 的本 质 ,即违法性 的实质 内容构成 的。在不存在社会关系侵害危险性 的情况下 ,就不能认定其违法性 ,犯罪也当然不能成立 。对社会 关系造成侵害 的危险性是构成犯罪 的基本要素 。但是 ,对行为 的 危险性予 以处罚 ,意味着根据刑事政策 ,国家刑罚权力对于 尚未 发生实 际侵害 的行为事先介入 ,因此 ,除了已造成社会关系侵害 的行为外 ,对于哪些危及社会关系 的行为 ,还必须通过特殊 的犯 罪构成要件使之类型化 ,从而赋予这种危险性 以可罚性 。第三种 第 3 页 观点是结果危险性说 ,该观点认为 ,危险应当是结果所造成 的危 险,危险犯 的根本特征是 由于行为人 的行为引起 的、已经离开行 为 的结果 ,即无价值 的结果 ,在危险犯 的成立上 ,只要刑法规定 的结果发生 了,该行为与结果之 间有 因果关系 ,该行为 的违法性 就不存在 问题;刑法考虑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