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前 言
我国修订刑法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已五年多
了,五年来,我国司法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严格依照上述两个
法律规定处理了一大批刑事案件,绝大部分案件的处理符合两
个法律的规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实现了依法公正办
案,达到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目的。但是,由于两个法律
中有许多新的规定和修改的规定,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许
多疑难的问题,涉案各方面认识不一致,意见分歧很大,形成
了一批疑难刑事案件,甚至是错案。对于这类刑事疑难案件、
错案,有的经过几个反复处理,最后得到了比较符合两个法律
规定的正确处理,有的错误处理决定还没有得到纠正,至今各
方面意见还在争论。认真分析研究这类案件的处理过程,分析
各种分歧意见,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上升到理论高度去认
识,对司法机关依法办案、公正办案,提高办案质量;对公民
依法办事,正确维护 自己的合法权益;对立法机关修改、解
释 、完善刑法、刑事诉讼法 的规定,都具有重要 的意义。
本书收集了修订刑法、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依照上述两
个法律处理的真实的疑难案件,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将案件处
理过程原原本本地作了介绍,从对案件处理过程中反映出来的
疑难问题和分歧意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比较确切的结
论。其中绝大多数案件是经全国著名的专家、教授和有丰富实
践工作经验的老司法工作人员、律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共
同反复分析论证,得出的结论性意见,具有一定权威性、理论
性和实用性。多数意见已被司法机关和立法机关采纳;有的意
见虽然暂时没有被采纳 ,但也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司法参考价
值 。本书的各种研究结论都是一种学术研究成果,只具有学术
研究价值 ,不具有法律效力 。为 了研究方便 ,在本书编写过程
中将真实的姓名、地址、单位名称 隐去,以某机关、某单位、
某 地 、 张 某 、 李 某 等 代 替 , 与 实 际 案 件 无 雷 同 关 系 。
本书 中所收集 的案件 ,是从众多疑难案件 中精选出的、具
有典型意义 的20余件 常见 的疑难案件 。它们分别是危害公共
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 民人身权利民
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贪污贿赂罪、
渎职罪 中的具体犯罪案件 。每一案件都反映出许多对法律规定
的不 同理解和理论上 的分歧意见,但每一案件 的标题所标明的
都是最 突 出的疑难 问题 。每一案件 的研 究都包括 :案件 的处
理、疑难 问题与分歧意见、经验与教训等三个部分 。每一部分
都有对法律规定的理解和理论研究的分歧意见,特别是经验与
教 训 部 分 的 观 点 更 具 有 司 法 参 考 价 值 和 理 论 研 究价 值 。
本书是 国家检察官学院2003年重点科研项 目,由曹子丹、
周 恩 惠 、李梦福 、江礼华等专家 、教授担任顾 问,周其华主
编 ,康风英、张希武副主编 。在编写过程 中,得到了中国人民
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 民公安大学、国家法
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国家行政学院、黑龙江大学、最高
人 民法院、最高人 民检察院、北京市法学会 、中国法学会、中
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全 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等单位以及
长春市人 民检察院等全 国有关的司法机关的专家、教授、司法
工作者、律师的支持和帮助 。特别是 中国政法大学疑难案件研
究中心提供 了一大批专家论证 的案件 ,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原
始基础 ,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
《刑事错案评析》编写委员会
2003年 10月25 日于 北 京
目 录
前言 /1
刑事法律规定处在变更 中,如何适用从 旧兼从轻 的原则 /1
对不满十 四周岁的人不能适用刑事强制措施 /21
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犯罪行为,不容放纵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