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经济通史》湖南人民出版社.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绪 论 如果 以政权建立与灭亡为标志,中国历史上 的魏晋南北朝时 期 ,始于公元 年三 国曹魏政权建立 ,终于公元 年南朝陈 政权灭亡 ,但作为 《中国经济通史》中的一卷 的分工 ,我们 的叙 述始于东汉建安元年 ( 年 ),而对于公元 年 隋朝建立 以 后 的经济情况 ,不予涉及 。 一  政治动荡、经济衰退与经济中心区的变迁 魏晋南北朝 时期 ,中国南北建立 了为数众 多大大小小 的政 权 ,各个政权实施 了相 同或相异 的政治经济政策 ,对这一时期社 会经济发展都施加 了不 同程度 的有利或不利影响。社会经济 的各 种具体 内容都在这些政权 的统治时期与统治地域展开 ,我们在叙 述 中不可避免要提到这些政权 。因此 ,我们首先得对这些政权 的 统治时期、统治地区及其发展过程有一个大致 的交待。 东汉 中后期 ,随着外戚 、宦官轮流执政 ,政治黑暗加上不间 断、大范 围发生 的地震 、大水、大 旱、蝗虫、疫疾等 自然灾害, 社会经济业 已呈现凋敝的态势,东汉末黄 巾军大起义可 以说是乡 村 民众在社会经济不断衰退 的背景下,为求生存而发起 的反抗行 第 2 页 为 。由于东汉 中央政府权威 的丧失 ,在镇压农 民起义军过程 中势 力不断扩张 的东汉帝 国地方州郡长官,与各地豪族私家武装相结 合 ,割据一方 ,相互吞并 ,战争 以黄河流域为 中心展开 ,并波及 长江流域 。这场历时三十多年 的政治动乱 ,使两汉时期经济繁荣 的黄河流域受到沉重的打击 。 “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 不可胜数 , 。 汉 帝 国 最 终 为 鼎 足 对 峙 的 魏 ( 年)、蜀 (汉) 年 ) 、吴( 年 )三 国政权 所 代 替 。三 国政 权 的建立结束 了东汉末年主要发生在黄河流域 的军 阀割据 战争 ,各 自在 内部实行 了发展生产 、加强对边远地 区统治 的措施 ,但三 国 政权之 间由于吴 、蜀联盟而形成 的南北对峙局面 ,使淮河流域 、 江汉平原及秦 陇地 区成为魏吴与魏蜀交战地 区,寿春 、襄阳、长 安 ,原本是两汉时代一方社会经济 的中心 ,这一时期却成为地处 前沿 的军事重镇 ,使汉代这三个经济较为发达 的地 区,难有稳定 发展 的环境 。在淮河流域 , “徐 、泅 、江 、淮之地 ,不居者各数 百 里 ” ,江汉平 原与秦 陇地 区情形 与之类似 ,军事性 屯垦代 替 了正常 的社会生产 ,使这些地 区的社会经济长期受到破坏 ,而各 个政权经济建设 的成果 ,主要被用于对外战争 的消耗 ,而不是促 成 内部经济积累与进一步发展 。无论是从 当时官方记录上看 ,还 是对实 际人 口进行可能的分析判断,吴蜀灭亡之 际,其统治地 区 的人 口总量都少于 同一地 区东汉高峰时期 的人 口数量 。因此 ,三 国时期经济总体上落后于东汉时代 ,受汉末战乱影 响最大 的黄河 流域如此 ,长江流域亦是如此 。 《后汉书》卷四九 《仲长统传》。 《三国志》卷五一 《孙韶传》。 第 3 页 三 国曹魏时期 ,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 中下游地 区的社会经济 因政治稳定而不断恢复 ,尽管远未达到汉代繁荣时的水平 ,但黄 河流域作为汉代经济最发达 的地 区,并未因汉末的战乱而全部丧 失经济活力 ,因而曹魏相对于在原来经济发展有限的长江流域建 立 的吴 、蜀政权 ,越来越显示 出其政治与军事实力的强大 。公元 年 ,司马 氏西晋政权相对和平地取代曹魏政权 ,同时也继承 了曹魏 时代经济恢 复 的成果 ,于次年消灭蜀汉政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