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人性温情及生命对抗之间
在人性温情及生命对抗之间摘 要:本文以2007年冬天所发现的芦焚长篇《争斗》和《无题》(合为《争斗》)为基础,在对之进行辑佚校注后,证实了芦焚所言其“一二·九学生运动三部曲”之二(之一为《雪原》)的存在,尽管现今所发现的《争斗》并非完篇。从创作主题和表现方式来看,师陀的《争斗》等作品,与以阶级斗争为主线的典型的左翼叙事方式并不完全吻合,而有着他自己生命体验与情感取向上的独特性:可称之为沉吟于展示人性温情和揭示生命对抗之间。
关键词:《争斗》;“一二·九学生运动三部曲”;人性温情;生命对抗
一
在大约两年前的冬天,我在阅读中偶然发现了芦焚的《争斗》小说。当我告知导师解志熙先生之后不久,他又惊喜地对我说,他也偶然发现了芦焚一部不知名的长篇小说的两章《无题》,看来,《无题》和《争斗》显然有着主题和情节上的相关性。随后,我对《争斗》和《无题》两篇小说的校读,断断续续的完成了,确证《无题》正是《争斗》的续篇,这样,两篇小说就合而为一,统名之曰《争斗》。此处就这部新发现的芦焚长篇小说及其更大的“一二·九”三部曲,略谈一点校读的体会,希望能够引起学界对它们的关注和研究。
关于芦焚的长篇小说,解志熙先生在《现代中国“生命样式”的浮世绘——师陀小说序论》一文中,曾经说过芦焚“另有两部长篇小说《雪原》、《荒野》只发表了部分章节而未能完稿”;另一位研究者在《生命的挽歌与挽歌的批判——师陀的“果园城”世界》一文中,则认为就其完成的情况看,《雪原》依然可看做果园城故事。不过,作者自己在回忆文章中明确提到过,《雪原》是其所写的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三部曲之一。{1}从现有的发现看来,作者的这句话是需要研究者认真对待的。
如果将1940年1月-6月在上海《学生月刊》上连载的《雪原》,与1940年11月-12月间在香港《大公报》“文艺”栏和“学生界”栏发表的《争斗》,以及1941年7月在上海《新文丛之二·破晓》上发表的《无题》放置在一起,则可以清晰地看出芦焚以“一二·九”学生运动为主题所作的系列长篇小说的轮廓。其中,《争斗》应该是第一部,而最早发表,且已经收入《师陀全集》的《雪原》,应该是第二部,至于第三部则还未能确知。至于《无题》,则当是《争斗》一篇违碍于愈来愈严酷的香港文学审查政策的部分文字的残存。由于当时文学环境的错综复杂,要看到芦焚所作的“一二·九”运动三部曲的完整面貌,几乎已经是不可能的。比如,现在所发现的《争斗》本身显然就是未完稿。《争斗》在香港《大公报》停刊不久,该文的编辑者于香港《大公报·文艺》第1002期刊发的一则《启事》(1941年1月4日),是相当耐人寻味的——“《争斗》作者现在病中,续稿未到,此文暂停发表,敬希 读者见谅 编者。”而且,辗转于战乱中,作者艰窘的个人境遇,也使原稿发现的可能性化为泡影,他看来早已把原稿丢失了。因此1947年3月9日,芦焚在上海《文汇报·笔会》第190期发表启事:“师陀启事 长篇小说《雪原》(刊于上海出版之《学生月刊》),《争斗》(刊于香港《大公报》),及短篇《噩耗》(亦刊于香港《大公报》)存稿遗失,如有愿移让者,请函示条件,寄笔会编辑部。”
二
如果从创作主题和表现方式来看,师陀的《争斗》、《雪原》乃至《荒野》等作品,与以阶级斗争为主线的典型的左翼叙事方式也不完全吻合,而有着他自己生命体验与情感取向上的独特性。其中,不同的人在其不同生活样式中所濡染形成的不同性情,依然是其关注的焦点,即使是在时代斗争的幕布之下徐徐展开,对“人情”冷暖和“人性”善恶变奏的感受和呈现,依然不脱现世俗常的温情。比如《争斗》中有这样的片段:
杜兰若是瘦弱,憔悴,看起来有三十岁或者三十多岁了,虽然她的实在岁数要小的多。她有一个小小的浅棕色的脸,小小的好看的鼻子,她的各部分——手、脚、头都是小的,比起她的这些部分,她的身个是长了一些。然而,她是瘦得多么可怜啊,她的小耳朵是透明的,她的手是见骨的,她的嘴唇——自然它是红润过——是失了血色的。当她抬起头来喊的时候,一缕头发从她的干燥的额落下来。她手里拿着一本书,她整整一个下午就拿着这一本书。她是好像怕冷似的缩在火炉前面的椅子里,一匹小猫——一个灰色的小东西在她的脚边打着呼噜。她的眼睛——在不久以前还是澄明的,镇静的眼睛,它是润湿,发炎,怕光,当它看着她手里的书,它便像一个老婆婆的似的缩拢来。这本书上正说着,至少是在这个时候,它正说着跟她没有关系的话。{1}
处在肺病修养期的瘦弱憔悴的、瑟缩的小猫似的杜兰若,手中拿着一本通俗的鼓吹暴力革命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上留着俄国革命的深刻印记,“画出了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巨大的变革的轮廓,同时它们又指出了过去的踪迹和未来的路径”,那些曾经强烈吸引着她的粗暴而富有召唤力的语句,在今天“时常要淌泪来的眼睛刚接触到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