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快速医用胶预防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
快速医用胶预防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摘要] 目的 总结α-氰基丙烯酸酯快速医用胶预防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疗效。 方法 2002年1月~2012年2月行肺切除术的67例患者,术毕关胸前,在肺组织断面、支气管残端或支气管成形吻合口直接涂滴快速医用胶,术后观察胸腔引流量和肺漏气情况。 结果 全组67例患者,除1例肺切除术后发生支气管残端瘘外,其余均手术成功。结论 应用α-氰基丙烯酸酯快速医用胶可以预防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
[关键词] 支气管胸膜瘘;肺切除术;快速医用胶;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8(b)-0203-02
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是肺手术后影响愈后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治疗非常棘手,一直备受临床重视。本院2002年1月~2012年2月共行肺切除术67例,通过使用α-氰基丙烯酸酯快速医用胶,成功地预防了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1月~2012年2月行肺切除术的患者67例,其中,男63例,女4例;年龄22~79岁,其中,22~59岁33例,60~69岁23例,70~79岁11例。肺癌44例,周围型和中央型各22例,其中,鳞癌24例,腺癌15例,小细胞癌2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腺鳞癌1例,肉瘤样癌1例;肺良性病变12例,其中,肺结核5例,肺不张2例,慢性肺脓肿2例,肺囊肿2例,左下肺隔离症1例;肺大疱所致自发性气胸11例,其中,左肺4例,右肺7例。合并糖尿病6例。
1.2 手术方法
肺叶切除术38例,包括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4例,其中,左肺叶切除18例(包括左上肺叶切除6例,左上肺加左下肺背段部分切除1例,左下肺叶切除10例,左下肺加左上肺舌叶切除1例),右肺叶切除20例(包括右上肺叶切除8例,右下肺叶切除6例,右中下肺叶切除3例,右下肺加右上肺部分切除2例,右中叶切加右下肺结节摘除1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楔形切除术13例。全肺切除术4例,其中左肺切除3例,右肺切除1例。肺叶支气管成形术12例,其中肺叶支气管楔形切除3例,肺叶支气管袖状切除7例,右主支气管楔形切除1例,右中上肺叶支气管袖状切除加右肺动脉干成形1例。肺癌加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例检查支气管及肺组织切端均为阴性。
1.3 方法
按常规方法行肺切除,肺组织断面及支气管残端用丝线缝合,如果支气管成形则用不吸收无损伤缝线吻合,之后加压(20~40 mm Hg)通气鼓肺做水试,未见漏气后,查活动性出血予电凝止血,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胸膜腔,吸净后用干纱布拭干创面,用纱布垫隔离周围不需用胶的组织,对肺组织断面、支气管残端或支气管成形吻合口涂滴快速医用胶,用干镊子涂抹均匀,使之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覆盖创面即可,必要时可选用带蒂胸膜、肋间肌或心包覆盖在涂滴胶水的创面上加压15 s,使之黏合,置胸管引流后逐层关胸。
2 结果
肺切除术后观察胸管引流状况、查胸片或胸部CT平扫,判断是否出现支气管胸膜瘘,术后胸管引流无气、液体,2周内可拔除胸管,3个月复查胸片或胸部CT平扫证实无肺部感染或胸腔积液可排除支气管胸膜瘘。本组除1例肺切除术因发生食管胸膜瘘后脓胸导致支气管残端瘘外,其余均手术成功,全组平均住院时间22 d,随访时间2~6个月。
3 讨论
支气管胸膜瘘是指肺泡、各级支气管与胸膜腔之间相互交通而形成的瘘管,临床所见的支气管胸膜瘘2/3以上并发于肺切除术后。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及围术期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肺手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目前发病率为1%~4%,病死率为16%~72%[1],全肺切除术最多见,为2%~16%,二叶切除或袖状切除为4%~10%,高于一叶切除的0~2%[2],肺结核病肺切除为5%~10%[3]。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多发生于术后1~2周左右,主要与手术操作因素有关,后期支气管胸膜瘘可发生于术后2~3个月,一般为感染所致[4]。围术期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正确施行肺组织断面、支气管残端或支气管成形吻合口的闭合技术,术后胸腔引流通畅,尽早消除残腔,选用有效抗生素防治感染,可有效预防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其中以术者的经验和手术操作技术决定的闭合技术的使用最为关键[5]。
肺组织断面、支气管残端或支气管成形吻合口传统上常用血运丰富的自体组织覆盖加固,这些组织包括胸膜、心包、肋间肌、膈肌,甚至大网膜。自体组织用作包盖存在以下缺点:胸膜过于薄弱,缺少足够的血运,失败率较高;心包裁剪后要预防心脏疝出,小的缺损虽然可以直接缝合,但大的缺损需人工材料重建心包;肋间肌受限于解剖位置和长度,易回缩,蒂不能扭转和挤压;膈肌采用后所致的缺损亦需直接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