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逍陈.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五逍陈

课 题 《逍遥游》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大体了解庄子其人及其作品的基本思想; 2、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特色,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 教学 重难点 1、字词的理解与庄子用寓言说理的方法 2、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主义的写作风格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理解逍遥的基本意思,整体上把握庄子在文中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把庄子称为“神人”。孔子是儒家的代表,庄子是道家的化身。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他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他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写在书里面的东西,都是一些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词,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他在天地之间,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就是他的《逍遥游》。(前人说了“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南华”指的就是《庄子》。)但是,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呢?让我们一同走进《逍遥游》,解读《逍遥游》。 二、作者其人:(你对庄子有哪些了解?) 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教学 后记 课 题 《逍遥游》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大体了解庄子其人及其作品的基本思想; 2、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特色,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 教学 重难点 1、字词的理解与庄子用寓言说理的方法 2、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主义的写作风格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点】 抓文中的主要形象,在疏通字义的基础上理解庄子用这些形象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疑难字词探究: 二、具体研习课文: 第一段: 1、内容梳理: 鲲鹏高大,培风图南 野马尘埃,以息相吹 舟巨水深,翼大风厚 ④蜩鸠笑之,适远具粮 2、问题探究: (1)篇首写鲲鹏现世,极言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言体大背大;“若垂天之云”言翼大;“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之大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将人类在思想上的追求提升到无穷,由自由而游的鱼、海,到鲲的天地,进而达到展翅高飞的大鹏和大鹏的广阔天地,而远眺遥远的天池南冥。這也就是說由水的世界,而达到水天合一更宽阔的天地,显現一个无所不在的領域和境界。 (2)引用《齐谐》书中的话及连用水积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积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两个比喻各有何作用? 明确:前者证明鹏之大,并说明鲲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有所待”的;后者说明鹏鸟要高飞九万里必须凭借大风,必须有辽阔的天空才能图谋南行。 (3)庄子写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蜩鸠嘲鹏;人们远行要备粮,越远就备越多,这有何作用? 明确: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4)作者写出行备粮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反驳蜩与学鸠认识不到自己与鹏鸟的差别,反而嘲笑鹏鸟南飞是多此一举。庄子认为“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的备粮各有不同,是因为行程远近的不一样。鹏鸟背宽翼大,要乘厚风行万里;蜩与学鸠身轻翼小,枪榆枋而知足。虽然所待各不相同,但都是各适其性而有所待。 第一段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明确:采用寓言的方式,借用想象、夸张、比喻手法说理。 第二段:这段首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此段阐明什么道理、论证什么观点?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承上启下。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长寿者彭祖与芸芸众生(一般人),还有假托在商汤王问贤臣棘时棘所讲述的鲲鹏的传说。作者举了这一系列物和人的例子,都是为了说明:他们之间的小大之辩十分明显,但又全都毫无例外地没能达到超脱一切的“逍遥游”。论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