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德者必有言
菜 单 课时作业 课前自主导学 苏教版 ·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助读参考译文 晨读开卷有益 课堂互动探究 有德者必有言 古代外交官。 孔子以有病为借口拒绝。 君子说话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奋敏捷。 那我们传述什么呢? 菜 单 课时作业 课前自主导学 苏教版 ·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助读参考译文 晨读开卷有益 课堂互动探究 【画面描述】 画面中一个人正向前伸着双手,满头大汗地向前跑,却被脚下一根竖起的大拇指绊倒。【寓意点评】 过分地赞扬是我们前进的“绊脚石”,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别人的赞扬,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1.一词多义
(1)创
(2)饰
(3)令
2.词类活用
(1)小不忍,则乱大谋(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愤怒、小事情)
(2)取瑟而歌(名词作动词,唱歌)
3.古今异义
行人子羽修饰之
古义:
今义:出行的人。
4.文言句式
(1)则小子何述焉(宾语前置)
译文:
(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状语后置)
译文:
(3)孔子辞以疾(状语后置)
译文:
孔子的语言艺术
孔子通常被定义为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其实,孔子更是一个文采斐然的文人,他有着很高的文学修养,出口成章,语言非常有艺术性。
从《论语》中的“孔子语录”(子曰)看,孔子的语言不少是富有文学性的,值得我们欣赏、借鉴。为了醒目起见,下边分成若干类,分别举一些例子,以示佐证:
形象生动。孔子为了说明某件事情、某个道理,往往不是抽象地说教,而是利用若干具体可感、形象鲜明的事物,进行叙述、描摹。“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通过箪、瓢、陋巷三件具体事物名词,就把颜回安贫乐道的德性凸显了出来。
富有感情。孔子不但不是假道学,实际上还相当性情,感性。被围困陈国,想念故国、牵挂在家乡的弟子,他就说:“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公冶长》)对于远在祖国的弟子,既为他们的狂放粗略感到担忧,也为他们的进步感到欣慰,喜忧交织,情见乎辞。
善用比喻。弟子宰我大白天在睡觉,不努力学习,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公冶长》)。咒骂不长进人物,这两句话堪称千古绝唱。
对句精辟。孔子深刻了解汉语言的对偶句式可以精确揭示事物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奥秘,加以利用,便创造出一系列或精警动人、或鞭辟入里的格言。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耕也馁在其中,学也禄在其中”(《卫灵公》)。
气势磅礴。孔子立志高远,守道正直,见识通达,自然出语气质刚毅,气势凌云,气象磅礴。子贡问齐桓公杀死公子纠,身为公子纠大臣的管仲没有殉职,是不是不符合仁道。孔子马上回答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恪守小节的意思)也,自经于沟渎而莫知之也?”(《宪问》)气势凌厉,不容置辩。
本板块选文的主要内容是:1.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2.孔子把“仁”和人的朴素气质归为一类。3.对外发布的公文必须反复酝酿、修改润色。4.言论与道德、勇敢与仁德之间的关系。5.小不忍则乱大谋。6.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7.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8.我厌恶用伶牙俐齿而颠覆国家这样的事情。9.我想不说话了。10.孔子爱憎分明。
1.第1、2两章中孔子教育弟子要怎样对待自己的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1、2两章中孔子教育弟子要严肃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语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与《学而篇》中“敏于事而慎于言”一句意思相近。孔子告诫弟子,在提升道德修养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语言表达一定要认真谨慎。第2章中,他甚至认为言语不轻易出口堪与刚强、果决、朴质并列为近于“仁”的美德。
2.第3、6两章反映的孔子对“文辞”的看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言辞”落实到文字上,便是“文辞”。“文辞”是要用文字记载下来的,比口头表达更重要,所以更需经过反复推敲润色,即对语言本身要进行艺术加工。“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作为政治生活中社交辞令的“辞命”,要经过反复斟酌、推敲,语言的修饰极为重要。修辞和达意相比较,孔子仍坚持认为,达意是语言的主要目的。运用语言首先应该表达清楚,才能进一步修饰;其次,不在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0届中职数学对口升学复习第十一部分《概率与统计初步》基础知识点归.pdf VIP
- 课程教学大纲(中国思想史).doc VIP
- 《农产品低温保鲜技术》课件.ppt VIP
- 《中药调剂技术》课件——中药调剂的概念、起源与发展.pptx VIP
- 灾害心理:心理准备量表修订与信效度检验.docx VIP
- 化学工艺学烃类热裂解.pptx VIP
- TZS 0680—2025《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组织架构规范》(水印版).pdf VIP
- 农机液压故障诊断与排除.pdf VIP
- 放射技师考试考试练习题资料.docx VIP
- 20211125【IT规划】神华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信息化总体IT规划-应用架构_v2.3_FINAL.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