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细胞异种真皮基质及自体薄皮片移植.docVIP

无细胞异种真皮基质及自体薄皮片移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细胞异种真皮基质及自体薄皮片移植

无细胞异种真皮基质及自体薄皮片移植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7-1017-02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B 复合皮(Composice Shin,CS)是一种新型的创面复盖物,具近似正常皮肤的优点,是当今国内外修复领域的热门课题。1997年孙永华等[1]报道了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的移植。我们采用江苏省启东市医疗用品研究所研制(国家有关检测中心核准)的无细胞异种真皮基质与自体薄皮片移植治疗瘢痕畸形病人19例获得成功,收到外观和功能的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无细胞异种真皮基质的制备 1.1.1 无细胞异种真皮基质的制备:将50 kg左右的健康小白猪活杀剥皮,在消毒的状态下用劈皮机制取0.3~0.5 mm的大张断层皮片,用洗必泰溶液浸泡消毒后,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下处理:在高渗溶液中作用24小时,轻轻撕去表皮,用戊二醛溶液对真皮支架进行交联,使用胰蛋白酶为主要成分的运送细胞液作用24小时,生理盐水冲洗后用制网机械制成网孔状,置于PVC塑料包装,常温下保存备用。 1.1.2 无细胞异种真皮基质检测:乳白色、弯曲不断裂、有弹性、网状。无细胞及细胞核,基底膜完整,偶有微量细胞碎片。无菌、无热原反应、无皮内刺激、无急性毒性反应、皮肤致敏率=0%,细胞毒性反应不大于2级,细胞形态正常。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阴性。 1.2 一般资料:本组19例均为男性,年龄11~47岁。烧伤瘢痕部位:躯干部2例,上肢9例,双月国窝2例,小腿7例。移植最小面积10 cm×5 cm,最大面积30 cm×15 cm。 1.3 手术方法:瘢痕部分切除后,其新鲜创面充分止血,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即移植无细胞异种真皮基质,边缘适当缝合固定,无细胞异种真皮基质面间距均在1.5 mm以内,并复盖胶原蛋白生物膜,以多层敷料及最佳压力包扎,待7~10天后移植自体薄皮片,贴敷料胶原蛋白生物膜进行固定包扎。 1.4 结果 1.4.1 皮肤存活率:19例病人移植20个部位除1例无细菌异种真皮基质下部分淤血外,其余均成活。 1.4.2 移植成活后12例外观平整,未见瘢痕增生,色淡红,触之柔软,功能活动满意。 1.4.3 移植无细胞异种真皮基质术后1周,异种真皮基质内可见纤维细胞、毛细血管、组织细胞及炎性细胞。 1.4.4 创面收缩率:本组病例于伤后4、8、12周测量移植面积及原始面积,移植后皮胶原移植面积均有缩小。伤后4、8、12周缩小面积为0.3 mm×0.2 mm、0.2 mm×0.1 mm、0.2 mm×0.1 mm。 2 讨论 2.1 无细胞异种真皮基质的移植使用,保留了细胞外基质,呈真皮的三维空间结构,不但不发生排斥反应,而且可引导细胞新生的扩展,促使自体成纤维在异种真皮支架中生长,致使创面愈合,以达到外观平整,功能良好的目的,而且供皮区损伤小,恢复快,无瘢痕。它是一种较好的创面覆盖物。采用无细胞异种真皮基质,其皮肤结构与人体皮肤类似。其来源方便,价格便宜,对治疗深度创面提供覆盖物有着广阔的前景。 2.2 本组无细菌异种真皮基质与自体薄皮片均一次手术完成,存活率高、效果满意。无细菌异种真皮基质为细网状,其间距一般在1.5 mm以内。因此,其最佳间距与两次手术间隔天数值得探讨。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供皮区,应用瘢痕上表皮覆盖移植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2.3 无细菌异种真皮基质与自体薄皮片移植,其存活因素主要与干扰、淤血、制动、压力等有关。本组均无感染病例。因此,彻底止血不容忽视,尤其功能部位应加以制动,其最佳压力2.67~5.33 kPa。 2.4 应用无细胞异种真皮基质与自体薄皮片移植,本组19例均获得外观及功能方面的满意效果,至今无发生排斥反应病例。由于目前尚缺乏公认的,特异的敏感指标进行观察,故最后的转归有待进一步论证,仍需采用更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如探针原位杂交,多举酚链反应等方法进一步追踪,以使无细胞异种真皮基质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孙永华,李 讯.脱细胞异种真皮与自体薄皮片移植的研究与应用[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8,5:370. 收稿日期:2007-12-17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