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大脑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对照观察.doc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大脑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对照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大脑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对照观察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大脑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对照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大脑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穴取晴明、球后、承泣等;电针加穴位注射组在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电针、腺苷钴胺局部穴位注射。2组患者经3个月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41.7%,电针加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77.8%,2组疗效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临床表现为上睑下垂,眼裂变窄,眼球不能向上、向内、向下3个方向运动,眼球位置向外下偏斜,复视,瞳孔散大以及光反应消失;②有大脑后交通动脉瘤手术史;③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病程在3个月以内;④无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慢性疾患;⑤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3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伴有各种眼肌疾患;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感染者;④伴有癫痫及精神病患者。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所得数据用£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组(B组) 取穴:患侧攒竹、丝竹空、睛明、上明(目正视,瞳孔直上,眶骨上缘与眼球之间)、承泣、球后、风池,双侧合谷、养老、阳陵泉、光明、三阴交、丘墟、太冲。 操作:选用直径为0.32 mm、长度25 mm的毫针,刺入深度为10~15 mm或以患者有针感为宜,不做提插及捻转手法,留针时间为30分钟。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3个月。 注意事项:①针刺眶内穴位时一定先将眼球推向一侧,以免刺伤眼球;②眶内穴位起针后应马上按压以防眼内出血;③按压时间应大于2分钟;④若有皮下瘀血,嘱患者当日冷敷,次日方可热敷,局部可外用扶他林乳胶剂,可加速局部瘀血的吸收。 2.2 电针加穴位注射组(A组) 取穴、针刺手法及疗程同针刺组。针刺后睛明、上明穴为一组,球后、承泣为一组,分别接通G 6805电针治疗仪,采用连续波,频率在60次/分钟左右,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时间为30分钟。起针后可依次选取上述4个穴做穴位注射,每日1穴。选用注射用腺苷钴胺干粉剂0.5 mg,用灭菌注射用水0.5 mL将其溶解,吸入1 mL注射器中,经局部皮肤消毒后,将注射器针头刺入穴位,刺入深度为4 mm左右,回吸无血后注入药液,局部按压2分钟。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痊愈:眼球运动正常,无复视,眼裂大小与同侧比恢复正常,瞳孔对光反射恢复正常;有效:瞳孔对光反射恢复正常,眼球活动基本正常,时有复视,眼裂大小与对侧比有所恢复;无效:连续治疗3个月,症状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1)2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2)A组患者手术时机与疗效关系比较见表2。(3)A组患者针刺时机与疗效关系比较见表3。 4 讨论、 叶美颜分析了84例动眼神经麻痹的原因,颅内动脉瘤性的21例,糖尿病性的18例,神经炎性的14例,脑血管病的12例,肿瘤引起的8例,外伤性的3例,其他及不明原因的8例。张继庆等针刺睛明穴治疗86例动眼神经麻痹,总有效为93.34%。尹勇等针刺动眼神经麻痹30例,有效率为73.33%。刘靖等以电针为主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33例,有效率为91%。李种泰采用中药合电针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52例,有效率为88.5%。而发病居于首位的颅内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针刺治疗鲜见临床报道。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促进动眼神经的恢复取得较好的疗效,优于针刺组。原因如下:①虽然针刺组取穴在眼球周围,但未做任何操作手法,所以它的刺激量不能同电针相比,电针能更好地促进眼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为眼神经的恢复提供更丰富的物质基础;②笔者推测在眼球周围可能存在一些眼神经的末梢分支,通过针灸刺激从而促进神经生长因子的生成;③药物注射在眼球周围,电针的作用可加速药物的吸收.药物可延长和加强对眼球周围穴位的刺激时间和刺激量,二者配合相得益彰;④注射用腺苷钻胺本身就是神经营养药,作用于眼球周围,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表2、表3提示,及早的手术、及时的针灸治疗是促进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两大因素。手术清除动脉瘤,可以解除瘤体对神经的压迫,这是治病之本。动眼神经麻痹早期可能仅发生神经受压后的轻度损害,表现为神经的传导阻滞,长时间受压后神经会发生轴索损伤、神经变性等改变,因而手术的时机决定着神经功能的预后。动眼神经麻痹首先表现为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其次为眼睑下垂,最后出现眼外肌的麻痹,影响眼球各向运动。患者往往出现眼睑下垂后才就医,造成病程延长,同时,临床医师对动脉瘤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表现认识不足,也造成延误诊断及治疗。另外针灸应在神经未发生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