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瘢痕疙瘩探究及综合治疗.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瘢痕疙瘩探究及综合治疗

瘢痕疙瘩探究及综合治疗[摘要]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的形成、好发部位及32P胶体局部注射、敷贴以及激光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32P胶体注射及敷贴联合方法治疗瘢痕疙瘩患者718例,共1 157个瘢痕疙瘩,最大面积(单个):2.5 cm×8.0 cm×0.5 cm;最小面积:0.8 cm×1.0 cm×0.3 cm。结果:1个疗程治愈率为32.9%,2个疗程累计治愈率为66.6%,3个疗程累计治愈率为94.8%,4个疗程累计治愈率为100%。结论:激光治疗适应范围为耳部以及其他部位在2 cm2以内的瘢痕疙瘩,一般1~2次即可治愈,该方法见效快、副作用小、既简便又安全。 [关键词] 瘢痕疙瘩;32P胶体;激光 [中图分类号] R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a)-220-02 瘢痕疙瘩是一种皮肤结缔组织增生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瘢痕组织内胶原及基质成分的大量沉积,并侵犯周围正常皮肤,发病率较高,其发病因素较多,患者多具有瘢痕体质。其最易出现在前胸、上颈部、耳垂、肩部及上臂等部位。目前常规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均不理想,单纯手术切除可使瘢痕疙瘩形成比原病变范围还大;瘢痕疙瘩组织内注射激素类药物效果也不佳,且复发率较高;术后X线治疗虽有较好的效果,但对周围正常组织影响较大。笔者采用32P胶体注射、敷贴以及激光术等联合方法治疗瘢痕疙瘩718例,共1 157个瘢痕疙瘩,收到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4月~2008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718例瘢痕疙瘩患者,共患有瘢痕疙瘩1 157个。其中,男性208例(29.0%),女性510例(71.0%);年龄4~72岁,平均33岁。按发生部位统计:前胸428个(37.0%),头颈部及耳垂437个(37.8%),肩背部165个(14.3%),腹部80个(6.9%),四肢47个(4.0%)。单个和多个瘢痕疙瘩好发部位的构成比结果相近。瘢痕疙瘩最大面积(单个):2.5 cm×8.0 cm×0.5 cm;最小面积:0.8 cm×1.0 cm×0.3 cm;病程2个月~23年。 1.2 治疗方法 32P胶体及敷贴剂均由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2.1配制32P胶体注射液使用前用利多卡因或生理盐水稀释,稀释比活度37 MBq/ml备用;32P敷贴剂剂量是按下式算出:P(32P)=A×1 770/S,式中1 770为32P电离常数,P、A、S分别为照射剂量(伦琴/h)、放射性强度(mCi)、敷贴面积(cm2)。 1.2.2 方法首先根据病灶大小选择注射器型号,病灶在2 cm2以内一般采用1 ml注射器,2 cm2以上采用2 ml注射器。32P胶体注射量按3.7~7.4 MBq/cm2瘤体(1~2 ml )计算[1]。治疗时从病灶一侧边缘进针,并根据其厚度逐层注射,但不要距离表皮过近,以病灶中层与基底部为主,注射方式可采取多层次、多方位进行,以减少过多针眼损害病灶。注射1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未愈,3个月左右重复治疗,直至治愈。下次治疗时随着病灶缩小而逐渐减少用药剂量。敷贴治疗是在每次注射后,根据病损形状取图样,并描绘在新华滤纸上,剪下滤纸上的图样,将事先计算好的32P敷贴剂药液均匀滴在该滤纸上,处理干燥后即可使用。敷贴量一般根据病损程度,掌握在3 000~3 500 cGy。和注射疗法一样,二次治疗时酌情减量,并直至治愈。 1.2.3激光的应用适应范围为耳部以及其他部位在2 cm2以内的瘢痕疙瘩。采用吉林省激光所生产的DS-3000型CO2激光机,波长10.6 μm,根据皮损面积选择输出功率5~20 W,光斑直径2 mm,功率密度159~637 W/cm2。皮肤常规消毒,局部浸润麻醉,麻醉时注射的方式与普通外科手术时略有不同,其一是进针点应选择在瘢痕组织边缘略偏内为宜,以免从正常组织进针而造成注;其二是将药物注入病灶的基底部,使病灶受到浸润麻醉。治疗时先以小功率1~3 W,对准正常组织与瘢痕外缘交界处约45°角呈向心性烧灼1周(以标记出病灶组织的外缘),然后调整合适功率,逐层进行均匀烧灼,每烧灼一层用酒精绵球刷去表面碳化物,再继续逐层烧灼,直到烧灼到瘢痕基底部,之后再以小功率(1~3 W为宜)进行基底部的精雕细刻,使其创面平整或略有凹限为佳。激光术后即刻用90 Sr皮肤敷贴器(β射线)进行敷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供)。敷贴器活性区直径18 mm,治疗时用玻璃纸覆盖创面,用2~3 mm厚橡胶皮保护周围正常皮肤,然后将90 Sr敷贴器压在玻璃纸上,根据创面大小进行一个射野或分段敷贴。1次/d,每次600~700 cGy,连续3~5次为1个疗程,总剂量为3 0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