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瘦素探究进展及其及胰岛素关系
瘦素探究进展及其及胰岛素关系(1.辽宁省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2. 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 100700)
【摘要】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它对动物摄食、能量代谢、脂肪存储、免疫水平等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瘦素与胰岛素存在复杂而深刻的联系,本文将重点对瘦素的研究进展及其与胰岛素的关系进行综述。
【关键词】瘦素 糖尿病 胰岛素
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067-04
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它对动物摄食、能量代谢、脂肪存储、免疫水平等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瘦素功能与胰岛素存在复杂而深刻的联系,1994年底Friedman等成功克隆出肥胖基因(ob gene)及人的同源基因,使这一领域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1]。现将对瘦素的研究进展及其与胰岛素的关系作一综述。
1 Ob基因
1994年Zhang等利用定位克隆技术首次成功地克隆了小鼠的Ob基因及人类的同源系列[2],至今Ob基因的定位和结构已明确。小鼠Ob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人类Ob基因位于第7号染色体的q31.3。Ob基因长约20kb,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其编码区位于第2和第3外显子。在部分正常的啮齿类动物和人类中可见49位谷氨酰胺密码子的缺失,此多态性的意义尚不清楚。在5`侧翼区包含了TATA盒样的序列和数个顺式调控元件(3个拷贝的GC盒、AP-2结合位点和C/EBP结合位点)[2,3]。Ob基因编码4.5kb mRNA ,含一个高度保守的能编码167个氨基酸的开放读码框架,其5、端有97bp的先导序列,3、端是3.7Kb的非翻译序列。Ob基因的表达具有脂肪组织的特异性,且只有成熟的脂肪细胞才有表达。在啮齿类动物和人类的各种器官中进行Ob mRNA的检测,结果在脑、心、肺、胰、肝、骨骼肌中均未检出,但在大网膜、后腹膜、肠系膜及皮下脂肪组织中却明显可见,尤以皮下脂肪组织最多[4]。
迄今为止,已在两种遗传性肥胖鼠中发现Ob基因突变,致瘦素合成受阻[5]。在C57BL/6J ob/ob种系的先天性肥胖小鼠第105 位密码子上发生了CGA→TGA的单碱基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替代了原有的精氨酸,所编码的mRNA较正常鼠升高20倍。SM/Ckc-+Dac ob2J/ob2J种系发生的另一突变则导致了Ob基因mRNA的缺如。在其它啮齿类先天肥胖动物如db/db小鼠、fa/fa大鼠[6],及获得性肥胖的动物模型中,均未检测到Ob基因突变。Db/ db小鼠的基因缺陷则是db基因的突变[7],现已知道db基因即为瘦素受体基因[8]。在人类中,只在两个幼年发病的病态肥胖家系中发现了瘦素单基因突变[5]。
2 瘦素
Ob基因的编码产物是一种被称为Leptin(源于希腊语Leptos,意为“瘦的”,中文译作瘦素)的蛋白质[9]。由167个氨基酸组成。在分泌入血过程中去除其中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N-端信号肽,形成瘦素。成熟的瘦素含14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6kd,具有强亲水性,以单体形式存在于血浆中。人和鼠的瘦素氨基酸序列有84%的同源性。
2.1 瘦素的影响因素
现已发现,血瘦素与体重指数(BMI)、脂肪组织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血瘦素可以反映体内脂肪的含量[10,11,12,13]。有学者认为,瘦素是负反馈调节脂肪组织的因素之一[14]。Considine[10]研究发现体重下降10%,与之相关的血瘦素下降53%;若体重保持不变,血瘦素变化轻微。Jerzy[15]做了相反的实验,受试者过度饮食5个星期后体重增加10%,这时体内脂肪含量由15.8%±1.7%上升到19.4%±14%,保持这种体重2个星期后,血瘦素浓度升高3倍。大多数学者认为血瘦素与BMI、体重、脂肪含量的正相关存在于全体人群中,无论消瘦者、正常体重者,还是肥胖者[10,11]。
青少年的瘦素浓度变化较大[16]。据BlumWF等[17]人报道,在一群年龄在5.8~19.9岁的青少年中,女孩的瘦素水平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男孩则相反。与此同时,瘦素与睾酮水平成反比(r=-0.43,P。进入成年后,瘦素随年龄变化不显著。但有报道[9]说,扣除体脂因素后瘦素与年龄呈负相关。
瘦素的性别差异十分明显[18]。在非肥胖个体中女子的瘦素水平(7.36±3.37ug/L,31例)几乎是男子(3.84±1.79ug/L)的2倍,且在与BMI的关系中,女子每单位BMI瘦素升高2.53ug/L,男子每单位BMI瘦素升高0.79ug/L,前者几乎是后者的三倍。原因之一是女性的臀围(即皮下脂肪)较大,可以直接影响瘦素的量,而腰围(即腹部脂肪)只有在减肥时才对瘦素有影响。原因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