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后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研究及体会.docVIP

经后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研究及体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后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研究及体会

经后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研究及体会【摘 要】 目的 评价后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对我院2006年4月~2008年12月来住院手术治疗的胸腰椎单节段爆裂骨折25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临床效果分析和随访,分别测量术前及术后、随访时伤椎的相关影像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后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骨折部位复位满意,不但创伤小,且完全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突入椎管的骨块均得到了似解剖位置的归属。结论 经后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最为有效的手段及方法。 【关键词】 后入路;椎弓根内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 随着社会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亦明显增多。治疗方面由原来的保守治疗逐渐过渡到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且在国内已广泛应用,经后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坚强、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等优点。我院2006年4月~2008年12月间采用后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5例,疗效较为显著,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患者,男17例,女8例;年龄20~48岁之间(平均35.5岁);损伤节段:T124例, L115例,L26例;骨折分型:均为垂直压缩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7例,高处坠落8例,术前均无神经症状;影像学评估:术前X线片测量Cobb’s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CT观察椎管内占位情况,6分时则应经前方入路。这一评分易于掌握,重复性好[12],尤其是在应用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时效果满意。内固定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其中椎弓根螺钉系统在临床上应用相对广泛,其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技术上容易掌握,手术并发症也相对要少。后路手术对骨折的复位常通过间接复位来完成,间接复位成功的前提是后纵韧带的完整,也可能有赖于椎间盘纤维环和前纵韧带的作用,当后纵韧带完全断裂时常被视为禁忌。当前、中柱损伤较严重时,后路手术后可发生进行性椎体塌陷及脊柱后凸畸形,此时可考虑行前路手术,以恢复前、中柱的结构完整和力学稳定。前路手术的优越性在于可直接显露损伤的神经组织,并对其彻底减压而不需施加任何牵拉动作,而减压及融合所涉及的活动节段也相对要少;但手术的创伤相对要大,并有损伤大血管的危险。手术入路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手术医师对手术操作熟悉程度的影响,长节段固定(固定伤椎上下2个或更多椎节)利用三点固定原则维持或重建脊柱在冠状和矢状面的稳定,防止后凸畸形的发生,保证了融合率和复位的稳定性,也减少了内固定的失效。长节段固定及融合手术适合于胸腰椎骨折脱位移位明显者,尤其适合于合并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对于多发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也可考虑施行。长节段固定牺牲了脊柱的活动功能,其下方一般不应超过L3[13],以避免下腰椎的退变。如果椎体粉碎严重,则不宜行后路长节段固定手术。而对于体力劳动者,也应尽量保留脊柱的活动度,避免长节段固定融合。 参考文献 [1]Gertzbein SD.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Mulicenter spinefracture study[J].Spine,1992,17:528-540. [2]Denis F.The three column spin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classification of acute M thoracolumbar spinal injuries[J].Spine,1983,8(8):817-831. [3]Panjabi MM,Oxland TR,Kifune M,et al.Validity of thethree-column theory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a biomechanieinvestigation[J].Spine,1995,20(10):1122-1117. [4]Magerl F,Aebi M,Gertzbein SD,et al.A comprehensiveclassification of thoracic and lumbar injuries[J].Eur Spine J,1994,3(4):184-201. [5]McCormack T,Karaikovie E,Gaines RW.The load sharing class-ification of spine fractures[J].Spine,1994,19(15):1741-1744. [6]Wang XY,Dai LY,Xu HZ,et al.The load sharing classifica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