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校环境与学生发展研究作业一
心得與問題:
今日高等教育學生事務人員,尤其是領導者,每天都面臨各種挑戰,包括:學生認同、多元學生、差異、校園危機、學校文化等各方面。學生事務專業效能往往不是由單純的績效或是成果評鑑就可以決定的。成功的學生事務與學生、教職員、同僚、或上級長官的關係、系所、學術、學校政治層面等各個面向,都有關聯。學務人員每日面對挑戰與危機時,常有兩難和認同的困境,例如:在處理心理障碍的學生問題,學校要顧及這些特殊學生可能會騷擾其他師生,影響學校和睦、友善、平靜、融洽的校園環境,有時只得任其恣意而為。即使其周遭師生已不能忍受時,學校的輔導又顯得如此無力,學校有什麼強制力可以促使其正常的行為?還是大家都只好容忍求全,對其有求必應呢?或甚至於很顯然的違背了公平正義?固然關懷是很重要的,但是我認為利用自己的弱勢作為要脅,也是可悲及可惡的。有時對公平正義的堅持會被當作没有愛心,但是濫用的愛心,又是正確的作法嗎?我想,學務工作在實務上最困難的就是要說服自己如何能拿捏得好這些分寸吧!
………………………………………………………………………………………….
課程主題:大學對學生的影響
指定研讀:
Pascarella, E. T. Terenzini, P. T. (2005). How college affect students: A third decade of research (2nd e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CCh.1提供1991開始文獻上的大學如何影響學生的資料。並以六項影響問題為主要的探討。第一章描述了如何組織研究結果及我們的研究及回顧方法並定義本書主要的關鍵名詞。
ch2.更新了1990年以來最重要的學生發展和大學影響理論和模式尤其強調大學效果方面的研究。再檢視提出關於大學生變遷的不同的發展和社會模式及其原因。
ch3.Ch4.檢視大學教育在學習和認知方面的發展。第3章集中焦點在學術方面的主題和技能;第4章則是關於更多一般知識技能和分析能力的發展。
Ch5.Ch6.Ch7.布強調大學在個人成長和改變不同面向的影響。第5章集中在學生個人或關係系統之心理社會改變;第6章集焦於大學生社會政治觀點和活動、公民和社群參與及與種族、倫理、性別角色、及非統性別取向、教育和職業價值及信仰態及價值等態度的變遷;第7章評量大學教育在道德發展方面的影響。
Ch8.Ch9.討論大學教育影響社會經濟成就過程,主要在教育、職業和經濟等方面的成就attainment過程。第8章檢視大學在教育成就方面的影響,集焦於激發教育持續及完成大學的元素及獲得畢業及職業方面的學位。第9章則分析大學教育對職業選擇的貢獻、對非經濟方面的職業成就和進展,和進修大學教育所獲的經濟收益等。
Ch10.分析目前的長期大學教育有利於生活品質,包括全人福利、健康及相關兒童福利、社群及公民參與等方面的證據。
Ch11.大學影響的整個回顧,以綜整的擴大學及影響整體,也包括了某些支持學生發展和影響大學的理論模式。
Ch12.討論包括理論和研究、學校實踐和公共政策方面的證據。
了解1990年代大學成果:本研究的綜覽與組織
(Studying College Outcomes in the 1990s: Overview and Organization if the Research)
之前的研究整理了1970年代至1980年代,將近2600篇關於大學如何影響學生的研究,然而隨著時代演進,我們不禁質疑之前的研究結果,足以幫助我們了解現今21世界的大學生嗎?因此,在以1991出版的「How college affect students」為基礎原則下,我們決定重寫。
環境的轉變:
倘若要以一個字來形容1990年代,關於大學對學生的影響研究,那就只有一個字「擴張性」(expansive)。近幾年來,環境有以下改變和趨勢:
(ㄧ)學生多元化的快數增加,和伴隨而來的哪些學生才應該唸大學。
(二)過去研究對象忽略了社區大學。
(三)增加學生如何學習的議題,包括教學、學校和學習部分的研究。
(四)增加政治議題方面的研究,例如:大學經費預算、學生多元化帶來的影響、資訊技術的運用等。
(五)增加不同的研究方法。
本書整理1989年至1999年的研究,完整性地呈現這段期間,大學如何影響大學生。
本書的撰寫架構仍延續上一本書的模式,由G. Gurin(1971)、Nuccic和Pascarella(1987),以及Pascarella(1985)所提出,針對每一個成果類別詢問以下問題:
(ㄧ)學生個人在大學期間的改變,是否是受到大學的影響呢?
(二)學生的改變與發展是否真的是受到大學的影響?
(三)不同的大學是否會對學生造成不同的影響?
(四)同ㄧ所學校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