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挤感空间:香港城市文化 - 暨南大学学报.pdf

挤感空间:香港城市文化 - 暨南大学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挤感空间:香港城市文化 - 暨南大学学报

2016年第12期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总第215期       No.12 2016 JinanJournal(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SumNo.215  挤感空间:香港城市文化 凌 逾,薛亚聪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 香港地狭人稠,挤感是其城市常貌。从物理空间来看,香港从垂直之城发展为立体之城:早 期建筑多为唐楼,既传承岭南传统建筑,又受西方文化影响,形成了多间隔空间特色;20世纪60年代后,以大 厦居所为主,管道符号、穴居者和蜷缩人成为立体化隐喻。从心理空间来看,香港作家们刻画“门、窗”符号, 再现因拥挤而生的窥伺、逃离主题,重觅“我城”精神。从社会空间来看,作家们呈现挤感空间,剖析由围城走 向逃城,各有方式:从西西、罗启锐、许鞍华的乌托邦笔调到王家卫、潘国灵、韩丽珠的异托邦色彩,显示出港 人的内心状态。 [关键词] 挤感香港;垂直之城;立体之城;围城;逃城;乌托邦;异托邦 [中图分类号] I20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072(2016)12-0009-09   拥挤,是香港的常态,“水泥森林”丛生,高楼林立,建筑密集。若以建筑物的常见密度表达式楼 ① 层与地皮的比率为单位,“休斯顿、伦敦、香港的平均密度分别是95、423和3005”。香港的拥挤 实在是非同一般。正如感冒鼻塞时才会意识到鼻子畅通的重要,失明的人才会发觉视力正常的重 要,当一个城市的空间日益变得狭小,空间势必成为关注的重点。“在立体构成中,实体是指封闭的 立体形态,如球体、立方体。空间是指空虚能容纳之处。实体与空间是相互依存的。实体依赖于空 间之中,而空间若没有实体的浮标作为标识,也就不可能觉察到它。实体能影响空间,给人带来不 ② 同的空间情绪。”香港建筑实体密集,给人拥挤感。这反映到城市空间书写中,已不仅是一种现实 镜像的呈现,更成为一种主题的表达,且从生存的拥挤走向心灵的挤感。由此,形成了香港城市书 写中特有的挤感空间文化。 香港许多作家和导演都关注到空间的挤感问题。从乐观书写“我城”的西西,到着意将故事放 在唐楼中演绎的香港导演罗启锐和许鞍华,从聚焦重庆大厦的导演王家卫,到成长于狭小公屋的香 港作家韩丽珠,他们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意或无意地显示出对香港挤感空间的关注。那么香港的 挤感空间文化究竟有何特质?香港再现城市挤感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显示出怎样的香港性和 传统性? 一、物理空间的拥挤:从垂直之城到立体之城 香港的挤感空间文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发展、建筑实体的日新月异逐渐  [收稿日期] 2016-09-03  [作者简介] 凌 逾(1973—),女,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华文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批准号:14ZDB080)。  ① [澳]谢尔顿、卡拉奇威茨、柯万著,胡大平、吴静译:《香港造城记:从垂直之城到立体之城》,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第15页。  ② 谭力主编:《立体构成》,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6页。 ·10·      凌 逾,薛亚聪: 挤感空间:香港城市文化 2016年12月  形成。空间可分为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物理空间是指实体所包围的可测量、可划分的空间…… 物理空间是有形的,它取决于形成自身形的实体或实体组合,不同的实体或实体组合会形成不同的 ① 空间。”香港物理空间,即依赖于各种建筑实体所形成的有形空间。香港早期主要的建筑实体唐 楼,被今日林立的高楼大厦所代替,而架空的天桥和深掘的地铁,进一步将空间变得交互相通,长、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