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郑一钧论南京郑和遗迹的历史文化价值.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郑一钧论南京郑和遗迹的历史文化价值

鄭一鈞:論南京鄭和遺跡的歷史文化價值 偉大的航海家、外交家鄭和,在他60餘年的生涯中,除了七下西洋之外,其餘大部分時間是在南京渡過的。南京稱得上是鄭和的第二故鄉。南京又是鄭和下西洋的決策地和出發地,並且是最早感受和認識到鄭和下西洋的成就的地方,南京的鄭和遺跡保存最多,也較為完整,作為鄭和下西洋的歷史見證,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現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此作一些論述: 一、南京鄭和遺跡的概況 鄭和很早就因為下西洋之事,而與南京發生了密切的關係。在鄭和隨燕王朱棣的靖難大軍來到南京不久,永樂元年(1403)明成祖朱棣為了大規模地發展中國與海外諸國之間的友好關係,即開始策劃由鄭和率領一支龐大的船隊遠航海外諸國,在下令各地大造海船進行船舶方面的準備的同時,命令鄭和率領數百人往海外各國和有關的海域,進行了一系列的海洋調查工作,為下西洋做航海探險等方面的前期準備工作。永樂三年(1405)鄭和下西洋首航,由鄭和率領以大、中型寶船為主的寶船船隊從南京出發,先到太倉與下西洋船隊的其他海船匯合,從而拉開了七下西洋的帷幕。南京自始至終是國內與鄭和關係最為密切的城市,因此南京的鄭和遺跡很多,雖然歷經600年的滄桑,現在還有一些遺跡可以考察得到。這些遺跡主要有: (1)南京寶船廠遺址:鄭和下西洋參加人數之眾,所用海船之多之大,都是史無前例的。這樣一支龐大的船隊,如果在下西洋的命令正式下達之後,才開始造船,短時間內是根本不可能完工的。尤其是船隊中那62艘寶船,大者長44丈4尺,寬18丈;中者長37丈,寬15丈;不但船體巨大,前所未有,在建造工藝和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也特別高,打造起來尤其費料費工費時,短期內更是不可能全部造好。明朝政府為及時按需要建造好寶船,專門建了寶船廠,著手建廠的時間,應在明成祖朱棣有了大規模下西洋的構想,並為將這一構想付諸實施而積極進行各項準備工作之時。永樂元年(1403)明成祖朱棣在策劃下西洋之事時,已決定屆時託付鄭和全權執行下西洋的使命,同時派鄭和前往東西洋等處,為日後大規模遠航進行海上探險等方面的準備工作;另一方面,在國內也開始了船舶方面的準備工作,寶船廠就在此時建立。寶船廠建成後,僅用了二年左右的時間,就打造出這麼多的巨型寶船,也是很不簡單的了。寶船廠的舊址,在今上保、中保、新華船廠和三汊河南街一帶(原下保);上保、中保、下保,從明代起就叫做“寶船廠”。當年這裏地面開闊,直通長江,寶船造好後,可以從寶船廠開船,自龍江關進入長江航道,駛向大海。現在這裏仍存有當年部分作塘(船塢)遺址。 (2)馬府及馬府街:馬府即鄭和的府邸。鄭和本姓馬,因為在靖難之役中屢建奇功,在永樂元年正月初一被明成祖朱棣賜姓鄭,並提升為內官監太監。鄭和成為下西洋船隊的統帥之後,又有了“正使太監”和“欽差總兵太監”的官銜,地位又有所提升。在洪熙、宣德年間,鄭和任南京守備有六年時間。在永樂年間,鄭和連續六次下西洋,往往是這次下西洋剛回來,就要忙著為下一次下西洋做準備,然後接著就到海外各國訪問去了,如此來去匆匆,且沒有家眷,在國內沒有私人府邸,反而少了許多牽掛,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下西洋的事業中去。在洪熙以後,暫停下西洋,鄭和作為南京守備,或者說作為南京的行政長官,不但可以,而且有必要擁有自己的府邸。鄭和建造私人府邸,其長兄馬文銘把自己的長子過繼給鄭和立嗣,好在南京成個家,應在此時。鄭和本姓馬,出自對父母深切的懷念,對兄長等親人的深厚感情,以及對幼年家庭生活的眷戀,其府邸即以其原姓稱馬府,馬府所在的那條街,因當時鄭和在南京地位顯赫之故,便被改稱作馬府街,並一直沿用下來。馬府街位於南京白下區太平南路東側,由於馬府建築已毀,這條街也就看不出當年豪華壯觀的氣派。鄭和在世時,馬府的規模是很大的,現緊靠馬府街的鄭和公園(原太平公園)曾是馬府的私家花園,舊稱馬家花園。據南京鄭和後裔相傳,馬府街曾有72間房子,全毀於太平天國戰火,原鄭和府邸的所有房屋也同時被毀。馬府遺址的一部分在清代曾為新安會館館址所在,解放前曾為江蘇省立女子師範校址所在,解放後為馬府街小學校址所在。據南京市文管會等部門1983年對鄭和府邸遺址進行調查的結果,南京鄭和府邸應以馬府街一帶為中心,包栝原江蘇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新安定會館及現在的鄭和公園在內。其南側可能到白下路,北則為太平巷,西抵太平路,東抵長白街。 (3)禦制弘仁普濟天妃宮之碑和下關天妃宮:南京的天妃廟宇主要有三處,其中兩處建於洪武年間,一在郭城江東門外上新河北岸,一在郭城安德門外大勝關,均稱天妃廟;建於永樂年間的天妃宮,因為經歷了一些變遷,史籍上的記載也有些混亂,現特作一說明:這座天妃宮最初建在南京龍江關(《明會典》卷93),永樂五年(1407)九月戊午(初八)建成,是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