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图的选择与应用教学设计.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统计图的选择与应用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外角》教学设计 金政国 北京市人大附中西山学校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初一下学期的一节课《三角形的外角》,由学生已经熟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引入,然后探索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在呈现方式上改变了以往“结论—例题—练习”的陈述模式,而是采用“问题—探究—发现”的研究模式能够识别三角形的外角 理解三角形外角能够用三角形计算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的度数在外角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并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进行有关计算时能准确地表达推理的过程和方法。复习教师画三角形,带学生一起回顾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师:做辅助线的后,ACD与AC从位置上看有什么关系。 邻补角ACD处于三角形的什么位置,内部还是外部? 象ACD这样,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师:三角形ABC还有哪些外角 生:延长BA,延长CA等等设计意图联系上一节课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引出新知识活动二提出,探究尝试 师:ACD与A、B的和什么关系 ACD等于A和B的和 师:那么ACD和A谁大?ACD和B谁大呢? 生:…… 下图为学生运用Geogebra进行探究过程的截图。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思考和探究,在探究之前给出了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探究的任务,并且鼓励学生讨论、发言、提出问题,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增强自我效能感。 活动三:总结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与它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教师总结:在证明三角形时,采用了等转化,问题的思考点在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已知,求证,证明,符号表达。 例题:已知D为ABC上任意一点 问题1:ADC为哪个三角形的外角? 问题2:若ADC=70, BAC=20,则B=? 问题3:若ADC=70, B=BAD,则B=? 问题4:若ADC=70, B= BAD,AD为ADC的角平分线,求C=? 问题5:ADB是哪个三角形的外角? 例题:问A+B+C+D+E=? 问题1:AC’E是哪个三角形的外角? AC’E等于哪两个角的和? 问题2:大家进一步想 A+B+C+D+E等于多少? 设计意图:利用例题层层加深对外角的认识,从外角的位置识别到外角的数量推算 难点是如何识别复杂图形的外角,突破点也是此处。 活动六:合作探究,交流例题:已知:AB平行于CD,AHF=50,FIC=45,求HFI HFI与AHF和FIC有何种关系?如何做辅助线?生小组讨论 教师继续提问:那么共有多少种方法?生讨论充分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外角定理。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在讨论后教师总结提升。 学生和老师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举例说明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小结既是对本节内容的归纳总结,又是对知识内容的系统化、条理化,学生自己做小结,既是对学习内容的复习,又是对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讲数学应用与生活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跨越式课题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进行了层层递进的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课堂上适时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和及时且针对性的反馈。 首先,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自主探究和协作交流的空间,信息技术工具不再仅仅是演示文稿,更多的与课堂内容进行深度的整合,学生自主的参与课堂。 其次,课堂活动的设计层层递进,采用“问题—探究—发现”的研究模式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