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一床被面一出戏张琴及她蓝夹缬.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床被面一出戏张琴及她蓝夹缬

一床被面一出戏张琴及她蓝夹缬窗明几净。客厅四壁挂着块块蓝夹缬(xie),整齐舒展,纹样古朴、活泼,光从窗户打进来,有江南民间味道,兴冲冲过日子。 此为来自温州的民间文化学者张琴女士在北京的家,她也是一位功力深厚的中国传统印染织绣工艺和戏曲纹样的收藏者。 “蓝夹缬”者,何也? “蓝夹缬是中国印染历史上复色夹缬的遗存,是传统蓝花布的一种,自明清后仅存传于浙江温州及周边地区。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蓝夹缬曾是浙南民间的婚嫁必备被面,是洞房里最重要的摆设之一。结实耐用的蓝夹缬被面,洗洗涮涮、缝缝补补,往往伴随夫妇俩几十年,甚或一辈子。” “蓝夹缬”这个名字由张琴命名,她为之做了五年扎实的田野调查。 五年调查 张琴曾是温州当地媒体的记者,是中国做人文地理采访较早的媒体人之一,在调查温州古村落的过程里,她渐接触到蓝夹缬工艺,并唤起她幼时记忆,从此痴迷其中。她自言对蓝夹缬最早的印象是邻家的老太太去世,后辈中一个女人为没有分到蓝夹缬而大哭。她还这样描述儿时对蓝夹缬的喜爱: “母亲的蓝夹缬,做为她的嫁妆,珍藏在柜子里,只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和所有的衣服被子一起抱出来过太阳晒霉。在那一天,老家的大院子里,一床接一床地铺着妈妈婶婶们的蓝夹缬,连绵成片。阳光下,沉静的蓝与白图案十分清新悦目,常常引诱我赤了双脚,趁着大人不注意,偷偷地在上面跑几个来回。” 这种好看的蓝花布花费了她五年心力。2001年开始做田野调查,穿行于浙南温州周边,走访一个又一个地方,询问一个又一个老艺人,她勘定了蓝夹缬的流布区域,对其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记录,并在大量的实物基础上,指出蓝夹缬的主要纹样是当时流行的戏曲。 “蓝夹缬”这个名字也是由张琴命名,已广为人接受,当地人本俗称“方夹被”“双纱被”“大花被”等。 张琴拿着一张勘定的地图指给我看,使用范围被线条圈起来,线有虚有实。 “线外是不使用蓝夹缬的,用蓝印花布,线外很远一片都跑过了。” “那虚线呢?” “虚线是当地也用蓝夹缬,也用蓝印花布。” 线是用脚丈量出来的,耐心至此。 四种蓝染 中国传统的印染技艺有所谓的“四缬”之说――夹缬、蜡缬、绞缬、灰缬,即今天所说的夹染、蚶染、扎染、蓝印花布。 古汉语中”缬”(xie)指在织品上染制出图案花样,现代汉语常用染来替代。 九十年代《汉声》杂志做“夹缬”专辑,对其历史做了精彩的描述: “夹缬作为最古老的一种印染艺术,始于秦汉时期,盛行于唐宋,隋炀帝曾令工匠们印染五彩夹缬花罗裙,赏赐给宫女和百妻女,唐朝时期,夹缬色彩斑斓,极为盛行,官兵的年服也用夹缬来做标识,唐代诗人们也留下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醉缬抛红网,单罗挂绿蒙的诗句,夹缬艺术到了唐代非常的盛行,(敦煌莫高窟彩塑菩萨身上穿的多是夹缬织物)……到了宋代,朝廷指定复色夹缬为宫室专用,二度禁令民间流通,夹缬被迫趋向单色,进入元明后,工艺相对简单的油纸镂花印染风行中原,夹缬终于湮灭于典籍,一般认为已经绝迹。但它并没有完全根绝,而是又回到民间顽强地生存下来。” 古代彩染渐变为单色的蓝染,随着衰落,使用地区也更缩小范围。但它一直不曾消火,默无声息地存在于浙南人们的日常生活里,几百年。 看蓝夹缬,蓝底白花,材质是手坊棉布,每件由16个相对独立的图案组成,每个图案都是对称的。拿起一小块细闻,有淡淡中药味,询问张琴,原来制作蓝夹缬的染料“监靛草”就是板蓝根。 上文所说的四种蓝染中大众最熟悉的当属蓝印花布,乍看蓝夹缬,很多人误以为是蓝印花布,但两者工艺与纹样都有很大区别。张琴家客厅里也挂有四种蓝染的藏品,她给我一一讲解了四种之不同。 蓝夹缬和蓝印花布的不同在于工艺,前者是雕花木板(刻有纹样的木板)夹制浸染而成,即“依靠雕花木板夹紧白色的布料放到染缸里,夹紧的部位,染液进不去,保持布的白色,其余接触染液而呈蓝色,蓝白结合,得到预设图案”;后者是把纸质的图样贴在布上,刷制而成。 蓝夹缬的纹样题材除装饰性的花鸟鱼虫外,还有大量民间戏曲情节,16个独立图案,一床被面就是一出戏,蓝印花布多为花鸟鱼虫。所以当地人,称前者为“大花被”,后者为“小花被”。 而蜡染则是需要以蜡作画,扎染为将部分布扎成图案,图案亦更简单。 两类纹样 当夹缬从大唐天下缩小在浙南山区,它的题材也更具地方性,保留着一地之风情。 蓝夹缬的图案,方方正正,清清爽爽。因是婚嫁所用,当然少不了吉祥纹饰,牡丹、喜鹊、凤凰等等,之后由简单的喜庆图案,慢慢演变为人物造型,如苏武牧羊等,再以后发展到高峰,戏曲情节出现,一床被面16个图案连起来正好组成一出戏。张琴遍访期间看了近2000条蓝夹缬,她归纳纹样为两类: “第一类是戏文纹样。蓝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