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络病理论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危象证治关系
中医络病理论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危象证治关系【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危象起病骤然、来势凶猛,极易导致患者死亡,但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导致西医与中医两种治疗各具特色,且中医络病理论在对其辨证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对络病理论和狼疮危象两者之间的关联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络病理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危象;中医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全身性、弥漫性自身免疫疾病,目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认为其发病机制与遗传、环境、激素、感染、药物和机体免疫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其病变可累及皮肤黏膜、骨骼肌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身体多个部位,病情常迁延不愈。狼疮危象是指可危及生命的重症SLE,包括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神经精神狼疮、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的肠系膜血管炎、弥漫出血性肺泡炎和急性重症肺间质病变等[1]。笔者回顾近年来相关文献,认为狼疮危象与络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现简要综述如下。
1病机与辩证
《灵枢“经脉为里,支而横出者为络”。这是祖国医学关于络的最早记载。明末清初的医学大家喻昌曾言:“十二经脉前贤论之详矣,而络脉则未之及,亦缺典也”。自明清以后,络病理论在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才逐渐显现重视。清代大家叶天士在《内经》将络划分为阳络与阴络,认为外感重症和内伤疑难杂病中均存在络病的病机在,可具体表现为易瘀易滞,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现代中医研究表明,SLE危象的病机以脏腑阴阳失调的内因为根,以热毒和湿毒的外因为剧,导致热毒内侵营血、久之阴损及阳,终至阴阳两虚、阴阳离绝而亡[2],与“初病在经,久痛入络”的络病理论甚为相近。
2 治则与治法
姜泉[3]认为狼疮危象(热毒炽盛证)是热在气分营分,乃实证,宜用清热凉血,解毒化斑进行治疗,以化斑汤或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30 g,黄连10 g,黄芩10 g,水牛角15 g,丹皮10 g,知母10 g,玄参15 g,银花炭15 g,赤芍15 g,绿豆衣30 g,连翘15 g)取得良好效果。其治则与治法与叶氏传人吴塘对于热郁肌腠、血热凝滞而致的痘疹瘀斑采用透络之法(选双花、连翘、竹叶、青蒿、丹参等辛凉芳香透达之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灵枢“奇邪而不在经者,血络是也”;“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刺之)其血黑以浊”,表明针刺放血疗法在我国古代就已应用于血络病治疗。吴玉斌[4]通过分析对比免疫净化疗法、血浆置换法和细胞净化法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危象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免疫净化疗法的治疗,体循环中存在的致病因素能在短时间内被大量快速清除,狼疮危象得到缓。可见现代经过验证对治疗狼疮危象有效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古代中医文献资料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这些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西医和西药对狼疮危象具有缓解作用,但由于其治疗成本较高和治疗的局限性以及某些明显的毒副作用等因素,使国内多数学者对其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尝试,并证实在降低激素用量、抑制西药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症状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有显著作用[3]。
3预后
虽然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缓解SLE危象带来的冲击,但由于其病因不明、机制复杂、进展迅速等原因,导致该病预后较差(见表1)。
表1:系统性红斑狼疮危象主要累及器官、病理改变及预后
4小结
中医对SLE发病机制的观点主要包括:特殊体质,禀赋不足论,痹症论,肾虚论,阴阳毒论和久病入络论等[4]。现代络病理论的代表吴以岭认为,络脉遍及全身,若其受损,则病变广而多样,络脉既可作为气血运行的通道,亦可作为病邪传变的媒介。络脉病变主要以寒热、皮疹、疼痛、出血、脉涩、结聚、闷胀等为临床表现,与SLE危象的多器官受累相似;络病久治难愈、致病广泛、变化无常的特点与多数SLE危象患者其病程长,不能完全治愈相近。戚淑娟等[5]将攻补兼施,飞升走降通络,清热解毒通络,扶正通络等用于SLE辅助治疗,表明络病理论对治疗SLE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此外,中医常以“久病入络”为突出特点、通络为中心环节并根据标本虚实的特点有所侧重的原则治疗SLE危象,以此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目前对SLE危象的治疗方法各有千秋,但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集合了中医辨证论治和现代科学技术及药物,能够有效控制并缓解狼疮危象。此外,SLE患者还须坚持一定的原则,如正确的早期诊断、及时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并重等,调畅情志,保持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等,可有效地预防病情向危象恶化。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草案).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7(8):508-513
[2]郭明阳,闫翔,张俊,等.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病机认识的思考[J].中国中医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VR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docx
- (2025春新版本)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
- 【大单元整体教学】第二单元 单元《热传递》整体设计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pdf
- 教育技术与管理博士.docx VIP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VIP
- 顶点CRM4.0解决方案.docx
- 泌尿结石的健康宣教ppt内容课件.pptx
- SL∕T 423-2021河道采砂规划编制与实施监督管理技术规范.docx
- 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pdf VIP
- 剑桥一级备考Cambridge English YLE Starters Sample Paper Volume 2.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