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学生写作铺设四级台阶
为学生写作铺设四级台阶尽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都明确提出了写作要求,但作文难写、难教依然是当前作文教学面临的现状。“教学手段能否更灵活一点,实施一些变通的做法?”我一直在思考,在尝试。我觉得,教学套路不怕旧,关键是要适用。
第一,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摘抄比硬性规定写周记强得多,摘抄至少能给学生感受与思考的机会。
我面对的是农村中学高一的学生,他们有着参差的作文基础,从整体作文水平来看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一听到写作文就发愁,因此必须从最基本的感知开始。我班学生大都订了《语文学习报》,但我发现,学生订报纸大多是做样子,真正去看去领会、学习的不多。于是,我便把学生形式主义的周记改为每周一次的美文摘抄,而且要按老师的要求去摘抄。比如摘抄写人的记叙文,并且是表现父母对子女深沉的爱的,或者摘抄写景文章,主题表现的是关于环保问题的等等。由于有了要求,明确了方向,学生便会去看报纸、找资料,筛选有关信息的文章,然后摘录下来。这个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文章的选材和表现形式,而且打开了思考之门。每隔一个星期,我都从学生摘录的美文中选两篇出来,加上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认识来解读文本,将该文本的文字激活,使之成为一个活的语言肌体,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筛选的是最真实、最美、最有感染力的语言,从而引起大家的共鸣。结果发现,课上学生们个个都静心在听、在想,从他们脸上的表情和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对自己付出的在乎程度,就连那几个最怕作文、说从来没写过一篇完整作文的学生也在认真地听讲。所以,我相信了一句话:听不懂也要听,你也在进步,只是自己察觉不到而已!在接下来布置的一篇堂上作文中,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明显进步了,尤其体现在构思与语言方面。此乃为学生作文之路铺设的第一级台阶。
第二,压缩文章比布置新作文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这是给学生造就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机会。
在摘抄美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有关文章进行整篇压缩或段落压缩,这是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两者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彼此孤立地进行,也不是压缩一两次就能达到目的的。我让学生选定自己最喜欢的文章,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来感受和理解,当有了共鸣之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文章。学生开始时都觉得难度较大,毕竟措辞水平有限,况且有些细节被删掉,文章就变味了。于是我毛遂自荐,提出由我压缩一篇文章,再请学生来评价。我选了课文《我有一个梦想》来压缩,抓住“我”看到黑人仍然受歧视和压迫的愤激之情,抓住“我”的梦想实现、黑人终获自由时一泻千里的温情,结合运用排比、呼告、反复等表现手法,强调了“我”情感的热情澎湃、态度坚决,而且观点鲜明,读来热情洋溢且印象深刻,把两千多字的文章压缩成800字左右。当我很投入地读完后,学生们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我马上因势诱导:如何把握作者的情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把内容概括下来。经过启发,在后来的练笔中,学生慢慢领会了文章压缩的方法,不再像之前那样东拉西扯、不知所云,尤其是会用修辞手法来表现了。比如学生尝试对《装在套子里的人》《老人与海》《孔雀东南飞》等文进行压缩并写感受,不但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动笔之前要明确写作意图。此乃为学生作文之路铺设的第二级台阶。
第三,续写看似简单实则深奥,它重在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并引导其进行合理想象。
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问题是有没有人引导他们迈出第一步,而续写正是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学完《祝福》后,我让学生对祥林嫂的结局进行续写并在课堂上交流,结果有的学生想象祥林嫂死后反而一家团聚,形成大团圆结局;有的则写祥林嫂没死,通过时光隧道来到21世纪,受到了社会福利协会的关注并享受到妇女保护的权益等等,其中不乏充满时代气息的词句和用语。然而有几个学生边交流边偷笑,却又不敢起来发言。我想,这其中肯定有可做文章的地方,因此鼓励他们发言。有个学生开口道:“祥林嫂没死,还交上了好运,被一个暴发户看中,摇身一变成了小三……”听他这样说,其他学生都笑起来。然而,我并没有随意结束这次交流,更没有否定学生另类的想法,反而让学生一起讨论这个特别的设想。学生们争论可大了。有的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有的说祥林嫂勤劳善良的人品征服了男人;有的说那男的想借祥林嫂炒作……我抓准时机让学生又进行了一次思维火花的碰撞。实际上,学生们听到一种完全不同的想法时,其智力是在接受挑战,其思维是在接受碰撞,尤其是当这种挑战来自同学而不是老师的时候,碰撞会更加激烈。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发这种碰撞,并且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开阔思维,并引发创新的欲望。最后,我拿几篇有代表性的续写文章作对比,让学生评价分析,结果大家一致赞成,续写要在不脱离主人公本身的特征上来进行才算想象合理,否则仅追求所谓的创新是不可行的。对这样的续写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