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设情境方法是丰富多样
创设情境方法是丰富多样《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者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古诗教学中,教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想象、创设情境,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感受诗的意境美,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同时,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的内容,融入意境,并形成深刻的记忆。
在古诗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
一、提供史料,理解诗境
鲁迅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的确,古诗是古人叙过去之事,写古代之景,抒当时之情,各方面与现在都会有较大差异。教这类诗,就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史料。如学习林升的《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洲。
这首诗是写在临安的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中借描写西湖的美景,讽刺那些统制者醉生梦死,腐败昏庸,表达了诗人的激愤之情。要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首先要让他们了解时代背景,再学习古诗,引导学生想象,在这山清水秀、轻歌曼舞美如仙境一般的西湖上,是这些不思进取、苟且偷生之徒在玩乐,想到当时国家的破碎、人民生活的凄苦,如此强烈的对比,学生怎能不心生愤慨之情、进入诗的意境呢?
二、提供直观,身临诗境
1、影像显示古诗描写的情境,通过影像直观再现出来,一下子就会变得非常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如教《锄禾》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农民伯伯辛苦劳作的影像,学生不仅能一下子进入到诗的意境之中,亦能自然而然地补出了锄禾的主语是“农民伯伯”,了解了“日当午”的意思,看出了“汗滴禾下土”的情况,明白了劳动人民的辛苦,认识到“盘中餐”是“粒粒皆辛苦”的。
2、景物观察小学语文教材选入的古诗,描写四季景色的多达二十几首。这些课文的编排,大都与季节时令扣得较紧。因此,有条件的可以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观察之后再上课,就比较容易引入诗境。
例如杜牧的《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直接抒发。可以让儿童看一看经霜枫叶,然后通过联想,与二月花作些比较,就可以得知诗人这个“红于”的含意。这个“红于”不仅赞美枫叶色彩的鲜艳,胜过春花,还歌颂了它的坚强性格。因为春天的红花经不起风吹雨打,而秋天的枫叶却不怕寒冷的风霜。这时再模仿诗人去背诵,就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3、图像示意有时为了帮助学生搞清地理位置,便于步入诗境,可画一张简明的示意图。如教学《泊船瓜洲》时,可先画一条长江,在长江北岸画上瓜洲,再在长江南岸分别画上京口(镇江)和钟山(紫金山),然后在其间标上几座山。这样,再通过教师对作者当时情况的介绍和古代交通情况的说明,学生就能体会到诗人那种因江山之隔而产生的愁苦和思乡之情。
三、描述启发,引入诗境
特级教师李吉林说:“在情境教学中,直观手段必须与语言描绘相结合,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在古诗教学时,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的意境,调动儿童的激情、兴趣,使他们积极想象、动情,进入诗的意境。如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山东兄弟》,在学生了解诗的大意之后,教者用动情的语言描述:作者独自一人在异乡做客,又是才十七岁的少年,远离家乡;平时思念亲人,到了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了。怎样思亲的呢?作者想到了远方的兄弟们,在他们登上高处“遍插茱萸”时,因为“少一人”而牵挂自己,作者通过亲人想自己来表达自己的“思亲”,给“异乡”“异客”之思念,更添了一倍凄凉。
四、艺术创作,再现诗境
1、创作诗配画诗与画是相通的,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中不少堪称“诗中有画”的名篇。教者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想象,放手让他们尽情涂鸦。如教学第六册教材中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全诗一句一景,和起来则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画卷。其中对景物色彩的描绘有鹂之“黄”、柳之“翠”、鹭之“白”、天之“青”,还暗含诗中的雪之“白”、江之“蓝”、船之“褐”等。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远近高低相映成趣,可尽情让学生发挥,即使画不像,但在画的过程中,诗的意义、情境已深深地印入了脑海。
2、分角色表演教材中所选的古诗有不少是写人叙事的,如杜牧的《清明》、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等。教者可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想象事件的过程,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他们毕竟是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演者主动积极地想象、探究,默切配合;观者不失时机地联想、品评,气氛热烈。至此,学生融入意境并留下深刻印象是必然的结果。
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