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41例疗效观察.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41例疗效观察

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41例疗效观察(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合肥230061)) [摘 要] 采用药物穴位敷贴治疗胸痹心痛41例,同时与单纯针刺对照组30例相比较,观察1个月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7%和93.3%(P0.05),随访1年复发率分别为5.3%和14.3%(P0.05);the recurrence rate was 5.3% and 14.3%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one year respectively,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1.2 诊断标准 (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2)*”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缓解。严重者可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可发生猝死。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4)*”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心脏B超等以明确诊断。 1.3 证候分类 (1)*”心血瘀阻:心胸阵痛,如刺如绞,固定不移,入夜为甚,伴有胸闷心悸,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脉沉涩或结代。 (2)*”寒凝心脉:心胸痛如缩窄,遇寒而作,形寒肢冷,胸闷心悸,甚则喘息不得卧。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或弦紧。 (3)*”痰浊内阻:心胸窒闷或如物压,气短喘促,多形体肥胖,肢体沉重,脘痞,痰多口粘。舌苔浊腻,脉滑。 (4)*”心气虚弱:心胸隐痛,反复发作,胸闷气短,动则喘息,心悸易汗,倦怠懒言,面色?白。舌淡暗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或结代。 (5)*”心肾阴虚:心胸隐痛,久发不愈,心悸盗汗,心烦少寐,腰酸膝软,耳鸣头晕,气短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 (6)*”心肾阳虚:胸闷气短,遇寒则痛,心痛彻背,形寒肢冷,动则气喘,心悸汗出,不能平卧,腰酸乏力,面浮足肿。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或脉微欲绝。 2 治疗方法 2.1 穴敷组 (1)*”选穴:主穴膻中、心俞、厥阴俞、巨阙、阴郄、郄门、神阙。辨证加减:心血瘀阻加膈俞、通里;寒凝心脉加关元、内关;痰浊内阻加中脘、丰隆;心气虚弱加气海、足三里;心肾阴虚加肾俞、三阴交;心肾阳虚型加关元、命门、大赫。 (2)*”敷贴药物:瓜蒌、薤白、白芷、赤芍、川芎、陈皮、青木香、檀香各2份,桃仁、红花、乳香、没药、附子、朱砂、冰片各1份。 (3)*”操作方法:上药除冰片外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次取适量加入冰片,用生姜汁调成稠糊状,每取蚕豆大药糊,用麝香大王膏敷贴穴上。每次敷贴4~6小时,每日1次,至疼痛缓解改为每周1~2次,连续贴敷1个月为一疗程。 2.2 针刺对照组 (1)*”选穴:同穴敷组。 (2)*”操作方法:毫针刺,得气后持续捻转至疼痛缓解,再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除心肾阴虚型,其余各型均可加灸。每日1次,连续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心电图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消失,心电图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有改善;好转: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期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无效:主要症状及心电图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两组经治疗1~2个疗程,结果见表1、表2。 由表1可见,两组共71例患者,经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7%、93.3%,经统计学处理,P0.05。 表2经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敷贴组比对照组疗效稳定,且复发率低。 4 典型病例 罗×,男,56岁,干部。就诊时间1997年12月8日。病史:2年前感冒后出现胸部闷痛、不适,心电图示T波普通低平,测血压145/95 mmHg。一直未正规治疗。近半年来时感头晕心悸,胸闷失眠,稍事劳累即感心前区刺痛,入夜尤甚,需服丹参滴丸和麝香救心丸方能缓解。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细。心电图示T波普遍低平或倒置,S-T段下移。测血压150/95 mmHg,辨证为胸痹心痛(心血瘀阻型)。给予敷贴治疗,第1次敷贴后即感心前区舒适,4次后睡眠好转,无胸闷心悸发作。敷贴6次后改为每周2次,连敷1个月。复查心电图,T波及S-T段恢复正常,随访1年,临床及心电图均疗效巩固。 5 体会 胸痹心痛为心血管系统病变中较多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本病运用中药及针灸治疗疗效甚佳,但在临床上中药内服疗程长,且良药苦口,价格较昂贵,患者往往难以坚持。而针灸治疗,酸胀麻痛,部分患者恐惧紧张,亦难以接受。笔者认真研读了清代吴师机的《理瀹骈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