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登二阴山区旱作蔬菜三垄三沟娃娃菜栽培技术
永登二阴山区旱作蔬菜三垄三沟娃娃菜栽培技术摘 要:旱作蔬菜全膜三垄三沟栽培技术是在近年推广的旱作区玉米双垄全膜沟播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一种旱作区蔬菜栽培实用技术,适合在永登县的坪城乡、民乐乡、武胜驿镇等高寒二阴半干旱山区试验推广。
关键词:三垄三沟;旱作农业;蔬菜栽培
中图分类号:S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5-0014-02
1 旱作蔬菜栽培的技术原理及优点
1.1 技术规格及技术原理
在整个地块内按40 cm等行距起垄,垄脊高15 cm,两垄相接处的垄沟即为播种沟,这样每个播种沟对应两个集雨垄面,在垄面上和垄沟内全部用地膜覆盖,两幅膜的对接处在垄面中间。若选用幅宽1.4 m的地膜刚好覆盖三垄,三垄相应的有三个播种沟,因此称其为“三垄三沟”(见图1)。
1.2 优点
该技术最显著的优点就在于它起垄和全膜覆盖的集雨保墒效果。
1.2.1 集雨 起垄增大了集雨面,垄上的降雨顺垄坡富集叠加到垄沟内,会使垄沟内的水分增加一倍以上,加之全膜覆盖没有裸露部分,雨水只能在膜面上汇集流入点播孔就地入渗,特别是增加了10 mm以下微小降雨的有效性,再者田间相间的垄和土腰带在整个地块内形成横七竖八的径流拦截系统,对于容易形成地表径流的较强降水,能有效阻止雨水顺地势胡乱流淌,使降水在整个地块内比较均匀地从播种孔渗入土壤中,浪费少、利用率高。
1.2.2 保墒 在集雨的同时,全膜覆盖又使土壤中集蓄的水分无处蒸发,全部供蔬菜生长吸收利用,使土壤水分的利用率达到90 %以上。
1.2.3 提高地温 田间相间的垄就像一道道的挡风屏障,既可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袭入垄沟内,又能减少垄沟内的热量向外散失,加之全膜覆盖,一般能提高地温1~3 ℃,使蔬菜生长期间的有效积温增加。
2 旱作蔬菜栽培的技术要点
2.1 选地和茬口
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的旱川地、梯田地、沟坝地,坡地应选用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前茬为豆类、马铃薯、小麦等非十字花科类作物茬口。
2.2 精细整地、合理施肥
整地时施优质农家肥60~75 t/hm2、尿素120~150 kg/hm2、二铵60 kg/hm2(磷肥若选用过磷酸钙,则尿素150~180 kg、过磷酸钙225 kg)、硫酸钾112.50 kg/hm2,施肥后深耕细耙,使土质疏松,土壤细绵,无土疙瘩。
2.3 品种选择、种子处理
要选用抗逆性强、耐抽苔、冬性强、商品性能好的中早熟品种,播种量1 500~2 250 g/hm2。种子处理有两种方法,根据当地病害种类任选以下其一。
2.3.1 温汤浸种 先将种子放在50 ℃的恒温水中浸种20 min,其间不停地搅动使种子受热均匀,除去瘪籽,再在室温水中浸泡5 h,然后用清水洗干净沥干备播。
2.3.2 药剂处理 用种子重0.4 %的50 % DT可湿性粉剂和50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2.4 起垄、覆膜、播种
在早春土壤消冻时就应起垄覆膜,以利保冬墒和趁早接纳春季雨水,到播种期再进行播种。
2.4.1 起垄 平地按作物种植走向起垄,缓坡地沿等高线起垄。起垄时先顺地边取一条直线作为边线,再用齿距为40 cm的划行器沿边线划行,依次划完整个地块。用向两边破土的步犁(种田犁)沿划线中间向两边翻耕起40 cm宽的弓形垄,尔后精细整理,要达到垄脊高15~20 cm,垄沟、垄面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
2.4.2 覆膜 为防止土壤水分大量蒸发,必须边起垄边紧跟着覆膜。选用幅宽1.40 m的地膜,用量90 kg/hm2左右。覆第一道膜时要统筹兼顾,既要使地膜内侧的一边恰好调在垄面的中间,又要考虑地边的一侧尽量少浪费地膜,将地膜内侧摆在最接近的一道垄面(一般从地边数第3道垄)的中间,展开拉直后地边的一侧放在边线沟里用土压实。此后每3道垄共宽1.20 m,幅宽1.40 m的膜刚好覆盖3垄,两幅膜相接处在下一个“三垄三沟”第1道垄面的中间,对接处从以下的垄侧取土压实。每隔2~3 m在膜面上横压一个土腰带,从地一边依次推进到另一边,以防大风揭膜和阻止降水径流。覆膜后一周左右待地膜和地皮贴紧时在垄沟内每隔50公分左右扎1个集雨孔,以便下雨时入渗膜面汇集的雨水,孔口要用细绵砂盖住,这样既能防止从孔口散墒和风从孔口扯开地膜,又不会影响降水的入渗。地边要留有水沟,防止大雨时冲坏垄面。
2.4.3 播种 直播时间,高寒二阴半干旱地区的海拔不同,播期也稍有差异,一般在6月上、中旬。在垄沟内按“品”字型错开挖穴播种,株距因不同作物而异,每穴播三四粒种子,播后覆土0.50~1 cm。
以上是提早起垄覆膜集雨保墒、到时按株距破膜播种的栽培模式,也可以根据当地降雨期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