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诗歌3【略读】《预言》《窗》《你的名字》《神女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高中语文 诗歌3【略读】《预言》《窗》《你的名字》《神女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 诗歌3【略读】《预言》《窗》《你的名字》《神女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鹤冲天 黄金榜上 宋·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简介】 《鹤冲天》,词牌名。双调,八十四字,或八十六字、八十八字,仄韵。此调与《喜迁莺》《春光好》之别名《鹤冲天》者不同。 【注解】 ①龙头,指榜首头一名,即状元。 ②明代:清明时代,清明盛世。 ③风云:指风云际会,即施展大抱负的大好时机,或施展宏伟抱负的愿望。 ④屏障:室内的屏风之类。 ⑤偎红依翠:比喻偎依着红装翠戴的美女。 ⑥饷(shǎng):通晌,一会儿。 【故事】 这首词是柳永初考进士落第后写的,词中抒发了不第的牢骚与不平。这词为宋仁宗知道了,后再次应试,本已考中,在临发榜前,仁宗竟故意将他黜落,并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于是柳永从此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全词相当充分地展示了柳永的狂傲性格。 黄金般的榜文上,我偶然失去了夺取状元的希望。清明时代,暂时遗漏了我这贤能的人才,我该走向什么地方?没有达到施展宏伟抱负的愿望,我又怎么不放纵自己继续过这种流连坊曲狂放不羁的生活呢!又何必去谈论它的得失。才子词人,虽非大官权贵,也自是白衣卿相一样尊贵! 烟花柳巷之中,我依约去和美人幽会。幸好还有意中人,值得去寻访。姑且这样任我偎依着红装翠戴的美人;这种风流韵事,让我非常畅快!青春都很短暂,一会儿就过去了,我忍心把那虚浮的名声抛弃,去换取这和美人浅斟低唱的快乐生活! (2011·高考大纲全国卷)(原文在《蛇》上)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析】 原文说“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选项中“十分漂亮”说法错误。 【答案】 A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诗的意象和所抒发的感情。 2.走近作者 (1)何其芳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重庆万州人。诗人、诗评家、学者。1929年入上海中国公学预科学习。193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课余沉浸于文学书籍之中,发表了不少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受到文坛注意。他的散文集《画梦录》出版后,获《大公报》文艺奖金。大学毕业到天津、山东、四川等地教书。1938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1941年底发表诗《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在青年中影响很大。 1944年以后被派到重庆工作,任《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1948年年底开始在马列学院(即高级党校)任教。建国后诗人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作品有诗集《汉园集》(与人合集)《夜歌》《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等。主要诗学论著有:《诗歌欣赏》《关于写诗和读诗》。另有《论民歌》《马雅柯(可)夫斯基和我们》《关于现代格律诗》《关于新诗的百花齐放问题》《关于诗歌的新诗形式问题的争论》《再谈诗歌形式问题》等数十篇诗歌论文。何其芳给诗歌以一个较完备的定义,并提出了建立现代格律诗的著名主张,引起讨论。有《何其芳选集》和《何其芳文集》问世。 (2)陈敬容 陈敬容(1917-1989),出生在四川乐山(今市中区)校场坝附近的打铁街。小时候叫懿范,1930年春考入乐山县立女中时改名敬容。1933年夏至1934年冬先后在成都私立中华女中和省立第一女师高师部读书。1935年2月到北京,与曹葆华结合,经常在图书馆自学,有时到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旁听。曾向一位法国女教师学习法文。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陈敬容和曹葆华返回成都,次年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39年春与曹葆华离异后,同回族青年文人沙蕾结婚,次年随沙蕾由重庆转赴兰州,在那里当了四年家庭主妇。 因忍受不了沙蕾的大男子主义,于1944年回川投奔胞弟士烈。之后流浪重庆郊区,做过小学代课教师、合作社职员等,直到1946年才先后在北碚《文史》杂志社和交通书局任编辑。不久转到交通书局上海分局。这年冬辞去编辑职务,专事创作和翻译。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