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理必修2复习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2质检 复习要点解析
(2010年);试卷难度设计
充分利用教材习题、填充图册、会考纲要以及教育局推荐教辅目录。
个别题目存在一定灵活性、难度,训练开放性思维及学以致用的答题技巧。
复习应依据课标,以本为本,扣紧教材的活动、案例分析。; 考试取向
以读图(表)为载体,考查基础知识和能力是地理命题的最大特色。突出基础性及注重综合性的价值取向。
坚持立足乡土,贴近实际生活。增强探究性及研究性学习的考查。体现教育性的命题价值取向。海西发展等相关事件。
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事件。世博会、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等。;;必修2 · 各章节之间的联系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及变化(2000年);逐步过渡;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重要因素;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美洲;中国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农民工对农村发展与城市建设的作用;【例1】;【例2】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我国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示意图”( 2000年,单位:万人 ),回答问题。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 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
“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⑴ 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人量最大的是 地区, 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 地区。 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 地区与 地区。⑵ 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 地区与 地区向 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以某地区城市体系为案例,分析不同等级城市数量、功能、服务范围的差异。;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驱动力示意;;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混合农业
地中海农业(园艺业)
种植园农业;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体会
1、掌握好教学的重点—区位(因素、条件分析)、特点
2、充分利用教材中案例、活动等(四种案例不同的呈现方法)
;3、要加强对比分析
1)教材中的案例对比: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与乳畜业
2)教材多为国外案例,学生发挥空间不大
建议:选取国内的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
如:我国东北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对比。;(例5)下图为四地区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四地区可能的农业地域及其主导区位因素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甲地:种植园农业——气候
B.乙地:商品谷物农业——交通
C.丙地:混合农业——地形
D.丁地:乳畜业——地形
2.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A.甲主要生产水稻,只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B.乙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C.丙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饲养牛羊,机械化水平很低
D.丁主要生产鲜奶及乳产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地区;(例6)过去,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以“基塘”特色闻名于世,历史上一直是我国的水果种植、淡水养鱼、蚕桑、蔗糖和商品粮的生产基地。近十几年来,随着开放改革的深入发展,“基塘”的生产规模和面积大幅减少,并逐步向经营蔬菜、花卉、瓜果等作物的商品农业发展。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甚至出现大片出售、出租土地等现象。运用农业区位原理分析上述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历史上,珠江三角洲形成“基塘”农业的区位条件是什么?
(2)近十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区位因素发生深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要求:
1、把握主要的知识要点:如区位因素及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导向型工业、工业集聚与分散、工业地域等
2、抓住本章的重点——区位、发展
以传统工业鲁尔区为例:分析工业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综合整治的措施
3、用好教材案例,更要利用好课文“活动”内容
教材三个案例均为国外案例,内容翔实,学生活动空间小,每个案例后的“活动”内容是有效的延伸,且都是中国的典型工业代表。
辽中南工业区、温州乡镇企业、北京中关村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利润最高
社会效益: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国防的需要; 个人偏好的影响;工业惯性的影响
环境效益: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
; 某城镇规划拟建钢铁厂、造纸厂、啤酒厂和服装厂,由于条件所限,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商业计划书_儿童在线教育课件.ppt
- 商务函电Unit 5课件.ppt
- 商会运作思路设想课件.ppt
- 商务信函书写规范课件.ppt
-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初探课件.ppt
- 商务培训-招投标流程课件.ppt
- 商务日语文书课件.ppt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四章课件.ppt
- 商务演讲技巧课件.ppt
- 商业运营管理八大基本知识要点课件.ppt
- 2025至2030年中国水管工具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水管车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16认识天气(课件14ppt).pptx
- 《企业的社会责任》课件.ppt
- 2025年东莞福安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推荐.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水箱专用铝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浙教版科学 七下 2.6透镜和视觉(凸透镜成像和晶状体).pptx
- 2024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一模考前数学教学成果评估卷(含答案).pdf
- 2025至2030年中国水溶性快干封边漆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古诗词诵读课件(共42张PPT)【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5基础模块下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