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析阿拉伯文化在中国的发展 .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研究分析阿拉伯文化在中国的发展 .doc

  研究分析阿拉伯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中外文化差异论文 --第一章历史回溯 世界文化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共同创造的,世界上的国家和民族林林总总,幅员有大有小,历史有长有短,人口有众有寡,资源有贫有瘠,但是无不对人类文化作出了或大或小的贡献。文化交流分为物质文化的交流和精神文化的交流,这两者交流的规律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总是物质在先,文化在后。①历史上,阿拉伯文化传入中国也是先从物质交流开始,早在甘英出使西域前,阿拉伯的香料便已到达中国。东汉郭宪《别国洞冥记》列举汉武帝元封年间(前110年-105年)焚烧天下异香,有沉光香(乳香)、涂魂香(返魂香、苏合香)。沉光香据说出在涂魂国,烧之有光。涂魂国即南阿拉伯著名的香料运输港佐法尔。②这一历史记载不仅说明中阿之间的往来起点很早,也反映出西域在当时就引起了中国人的关注与兴趣。物质交流必然跟随着精神交流,中国的唐宋时期,阿拉伯人从遥远的西方沿着漫长的丝绸与香料之路——这条“开放与对话”之路,来到陌生的东方,来到中国。他们一手拿着珠宝香料,一手拿着《古兰经》,在贸易过程中使中国人与阿拉伯人有了跨文化的交际和社会文明的交流,最终把阿拉伯文化带到中国。元代大批穆斯林向东方迁徙,“元时回回遍天下”,阿拉伯文化普遍地在中国传播开来。明清之际,阿拉伯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接触、对话和交融,除郑和七下西洋远涉阿拉伯地区外,更多的宗教人士、外交人士、旅行家取道西域,带回了弥足珍贵的关于阿拉伯地区风土人情的介绍。同时,阿拉伯文化也真正开始在中华文明的土壤中扎根生长,出现了中国伊斯兰的汉文译著,产生了有中国特色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可以说,从古至今,中阿两大文化体系互相影响,交光互影,促进了彼此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一节 唐宋时期——初期繁荣 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经济与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盛世之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形成了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同时以博大的胸怀吸收了少数民族文化与域外文化。自七世纪中叶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诞生,随着穆罕默德的宗教革命,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崛起了,到了倭马亚王朝后期及阿拔斯王朝时代,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发展至其巅峰。因此,对于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而言,公元七至十三世纪是两大民族各自文化的极盛时期,加之中阿间的交通往来路线增多,日趋便利,这使得中华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的先进文化得以互相了解、介绍并引入,这种互动不仅带来了中阿文化交流的初期繁荣,也使得两大文化的内涵得以不断丰富与发展。一、唐宋时期中阿交往纵观唐宋时期的中阿文化交流,大抵可归纳为以下三条途径:一为官方派遣使节并互赠礼品,这是一条最为正式的渠道。《后唐书》是最早记载半岛遣使来华这一历史事件的中国史书,书中提到:“永徽二年(651年),始遣使朝贡。其王姓大食氏,豃密莫末腻,自云有国已三十四年,历三主矣”。①书中还有关于大食国更为详尽的介绍:“其国男儿色黑多须,鼻大而长,似婆罗门;妇人白皙。亦有文字。出驼马,大于诸国。兵刃劲利。其俗勇于战斗,好事天神。土多沙石,不堪耕种,唯食驼马等肉。龙朔初(661年-663年),击破波斯,又破拂菻,始有米面之属。又将兵南侵婆罗门,吞并诸胡国,胜兵四十余万”。②从唐高宗永徽二年到唐德宗贞观十四年(798年)的148年中,四大哈里发、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时期遣使中国见于中国古籍的记载达40次;自辽天赞三年(924年)至宋开禧间(1207年)的284年间,宋与大食诸国之间的往来,见于记载者55次。③其中,有连年遣使通好的,也有一年遣使多达数次的。来华使节赠予中国政府阿拉伯帝国的特产,如龙涎香、豹、阿拉伯名马等,中国政府对他们也一律以礼相待,礼尚往来。如天宝十二年(753年),黑衣大食使25人来中国,唐“并授中郎将,赐紫袍、金带、鱼袋。”④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诏“大食勿文化方面进行了频繁的交流,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架起了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中阿双方都意识到,作为当时世界上的两大帝国,应共同致力于维护互利互惠的友好关系,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姿态吸收外来文化和外来文明中的精髓,进而为我所用,充实本民族的文化。这一点在构建多元共存的世界文明秩序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并值得借鉴。 第二节 元代——阿拉伯文化大发展 1258年蒙古首领旭烈兀率军攻陷巴格达城,阿拔斯王朝至此灭亡。阿拔斯政权覆灭十年后,蒙古人于127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元代(1271年-1368年),这样一来,巴格达和北京城都成了蒙古人的天下。蒙古军灭亡了西方的伊斯兰各国,他们是政治上的胜利者,但在文化上他们又是伊斯兰文化的被征服者,大批西域的回回被俘来到中国,伊斯兰文化中的文字、天文历算、医药、建筑、音乐、工匠技艺也向中国传播。因此,可以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